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立法院 昨天續審 國會改革 法案,朝野均拂曉動員,上午再度爆發推擠衝突。立法院長 韓國瑜 宣布開會後,展開十五小時表決大戰至深夜,陸續二讀表決通過「官員不得反質詢」等修正草案,未來官員若有反質詢、 藐視國會 等行為,最重可罰廿萬元;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將改採記名表決,且審查期間不得少於一個月。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今天上午9時宣誓就職,賴清德將發表就職演說,聚焦3部分包括: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對應國會新局;結合民主盟友,持續擔當區域和平穩定的貢獻者;不卑不亢維持現狀,追求兩岸和平共榮。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前進新國會,開拓新局」系列活動,今天(16日)舉辦「新政府與兩岸關係新局面?」研討會,探討520新政府上台之際,如何打破框架,走出一條穩健、解決危機的道路。主持人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郭力昕表示,過去這一陣子兩岸關係非常緊繃,如果兩岸政府不願意交流,至少兩岸知識分子要理性交流,且此時格外有必要。
因國民黨立委提案,明定總統應每年定期向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並採取即問即答;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21日邀請立法院祕書長周萬來、司法院祕書長吳三龍列席就「中華民國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及詢答模式之建議」進行專題報告。
華盛頓政治的一個可悲事實是,美國和世界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很少得到認真的辯論,在外交政策領域最能體現這一點。幾十年來,在外交事務上一直存在著「兩黨共識」;可悲的是,這種共識幾乎總是錯的。無論是越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或是世界各地民主政府的推翻,還是貿易方面的災難性舉措,其結果都是經常損害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破壞所宣稱的價值觀,並對美國工人階級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美國科羅拉多州最高法院去年依據一項很少被引用的憲法條款,認定前總統川普因涉及參與叛亂,沒有資格參加州內總統初選。但聯邦最高法院今天裁決,各州不能據此禁止川普參選。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15日發布2023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在全球16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第10,居亞洲之冠。台灣也符合EIU定義的「完全民主」。
不過,台灣此次總得分為8.92,較上一年度的8.99微幅下滑。台灣曾在2021年度的EIU民主指數排名第8,同樣是亞洲之冠,該年度總得分也是8.99。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本月10日表示,他會鼓勵俄羅斯攻擊未履行財務承諾的北約成員國。此言一出,引發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指責川普向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低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14日也表示,預計今年將有18個成員國的國防支出占比達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