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台積電在鳳凰城晶圓廠的移機典禮,受到各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在出席該活動時,宣布美國製造業回歸,說新廠旨在打破美對外國製造商在關鍵零件的危險依賴,更說此廠關係到全美和全球,「台積電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6日舉行首部機台進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同時慶賀台積電將把在美新廠投資計畫擴大至400億美元,該投資案目前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台積電未來將如何影響世界局勢,台灣政府當前尚未有具體回應,外界也各有解讀。
台積電6日將在美國舉行「首部機台移機(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蘋果總裁庫克等政商人士皆將出席。在此前夕,華爾街日報 (WSJ) 報導,台積電上月曾為設廠致函華府,談到建設成本高昂、人力短缺等問題;台積電未來走向,外界都特別關注。
台灣課綱改革鼓勵學生探索興趣,但國外與台灣都面臨學歷貶值,大學科系如何選,關乎到出社會領不到好薪水的問題,也成為年輕學者與家長們困擾的問題。令人遺憾的是,美國一份針對大學生的調查指出,許多社會相關學門,就讀後最令人後悔,重科學輕人文的現象,恐怕更加明顯。
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10 月開始對中國半導體和超級電腦產業,實施全面制裁,中國 10 月半導體設備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27%。外界原本預估,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技術差距,被認為從以前三年,將擴大到五年以上。然而日經中文網卻對中國是否無法追趕,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半導體近年來成兵家必爭之地,積極佈局車用半導體的鴻海,於22日宣布,延攬前台積電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擔任集團半導體策略長,未來將借重蔣尚義豐富的半導體產業經驗,提供集團全球布建策略及技術指導,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界關注。
半導體「去台化」議題持續延燒,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1日首度回應,晶片是非常重要的產品,很多人忌妒台灣有那麼多好的晶片生產,羨慕的人也非常多。另外,繼5奈米製程後,台積電最先進3奈米也會去美國設廠,未來在台灣內部的投資是否因此受影響,值得留意。
台版晶片法案18日通過,半導體業界大多樂觀其成,該法還涵蓋電動車、5G、低軌道衛星等領域,堪稱台灣科技業最強後盾。然而,對於新法中的定義,為何有國內業者認為補助獨厚某些公司?又不少專家認為, 與他國祭出的扶植政策相比,台灣此法在利多的部分較為薄弱,各界好奇後續法案是否會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