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看美國大法官提名,美最高法院維持目前保守與自由派6:3陣形不變,未來廿多年,最高法院仍將掌控在保守派手中。他擔憂台灣現有十五位大法官皆由蔡英文提名補實,屆時十五位大法官將全由蔡英文任命;美6:3陣形已令人憂心,台15:0豈不讓人膽戰心驚?

財政部長蘇建榮昨(17)日表示,繼六都及新竹縣、市已允諾調高房屋稅率(囤房稅)後,下一波打炒房政策重點在於落實「稅基」合理化

2020年新冠疫情至今,股價與房價仍大幅上漲,與疫情衝擊下百業蕭條形成對比,街上不少店面貼上招租廣告,貧富差距也在這波無薪假、失業潮中越拉越大,疫後的貧富差距比以前更加嚴重,目前各國對於收入差距的判斷,主要以「可支配所得」來衡量。舉凡國際政經局勢,國內外疫情變化、疫苗施打進展、紓困與振興方案、主要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產業供應鏈重組衝擊,勞工政策與青貧政策走向等,盼透過公與義小組專家聚焦討論,提供解析與方向析,提供台灣因應之道與方向。

全球暖化下極端氣候現象加劇、災難頻繁,三大洲近幾周來爆發破紀錄的熱浪、洪水、乾旱,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危機。於2015年12月12日的《巴黎協定》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之內,確定明確目標,透過每5年檢視減排成績。

5年已匆匆過去,2021年8月10日聯合國IPCC報告考量的五種溫室氣體排放(包括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

編者按: 全台疫情逐步趨緩,昨日證實本土零確診案例,但國外各國被Delta病毒入侵情形頻傳,疫苗施打成為國人最關心的議題之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疫苗政策說明上,一直曖昧不清,許多專家學者紛紛站出來呼籲政府公開資訊,以供國人在觸及生命安全的議題上,能更透明化的去討論與選擇。

聯合報十五日探索新聞報導流標現象,反映了當前營造產業實況。公共工程每年花費公帑四千餘億,是近五分之一的國家總預算。整個營造業每年營業額則超過六千億,流標對公私部門的影響,也就不難想像。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

編者按: 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已逐漸趨緩,但7日發生死亡人數誤植,又疫苗施打造冊上被爆出解壓縮增列的情形,使得政府在行政流程處理的公信力上,讓人質疑。上行下效,若政府無法成為模範,又要如何面對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