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公信力的政府 應坦誠面對人民

編者按:

台灣疫情延燒至今已逐漸趨緩,但7日發生死亡人數誤植,又疫苗施打造冊上被爆出解壓縮增列的情形,使得政府在行政流程處理的公信力上,讓人質疑。上行下效,若政府無法成為模範,又要如何面對民心呢?

死亡加零被校正回歸為 12 死,指揮中心信用再度出現破產危機,倘若要繼續肩負統合全國防疫的工作,指揮中心應針對 3+11、疫苗施打死亡數、高端疫苗 EUA 審核、檢驗補件情況與近日的死亡數「校正回歸,」一一做出解釋,並適時承認錯誤,才能挽回民眾搖搖欲墜的信心。

數字魔術師

繼多次「活人變死人」的每日死亡人數誤植後,指揮中心7日再度對民眾拋下震撼彈,死亡人數一口氣爆增 12 例,且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其中 11 人是 5、6 月確診、死亡的個案,是專家在檢查資料時發現有十多天死亡數加零,覺得數據有異而重新檢查,才發現程式整合上有漏洞,螺絲鬆脫,令人驚詫。

陳時中曾在記者會上承諾,台灣的確診數不會再有校正回歸的狀況,但本次死亡人數校正回歸,讓全台陷入不安,擔憂 5、6 月的資料有問題, 7 月資料的可信度也令人擔憂,25、26、28、29、30、31 日,以及 8 月 2、4、5 日的各日死亡數加零,是哪一天弄錯了?未來還會再發現未爆彈嗎?

多次失誤 民眾失去信任

多次的數據失誤,已經讓台灣民眾產生「狼來了」的感覺,且陳時中並未對校正回歸與數據誤植等事進行清楚、明確的追究與解釋,並為造成的疑慮致歉,種種作為正讓指揮中心的公信力走下坡。

另一方面,指揮中心在高端疫苗相關議題上也同樣說得不清楚,倉促帶過,讓民眾對指揮中心的信任度再次下滑,尤其日前記者追問高端疫苗檢驗封緘情況、批數、補件資料狀況時,指揮中心雖有致歉,卻仍未解釋清楚,總是語焉不詳,都讓民眾懷疑,指揮中心是不是「心裡有鬼」?

指揮中心應解釋

確診人數、死亡人數失了準頭,讓民眾不安,且沒有仔細解說出錯的原因,以取得民眾諒解。長久下來,指揮中心公布的數據都令人懷疑,質疑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是「真的嗎?」種種作為難免引起在野黨的猛力撻伐。

指揮中心作為統一全國防疫的重鎮,是否具有公信力,關乎防疫成敗,因此在面對民眾不斷攀升的不安全感時,不應再迴避高端疫苗相關問題,避而不談校正回歸的處理狀況與發生原因,並應對真實存在、且讓民眾不安的錯誤誠摯道歉,才能挽回民眾的信心。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