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中研院院士 楊儒賓:台灣應該在中華格局下思考定位

中央研究院院士、清華大學哲學所教授楊儒賓17日在「兩岸文化議題」小型工作坊演講時指出,當前社會在思考台灣問題時太從台灣視角來談,認為台灣問題跟中國大陸沒有關係,這樣的說法在歷史情感或法理上有問題,只對台灣內部有效。他認為,兩岸問題如果不想用極端的暴力解決,台灣需要放在中華的格局下思考自己的定位。

楊儒賓17日以「越不過的另類現代中國——是否有必然性的視野」為題分享,談到部分台灣民眾會認為到最後要「不惜一戰」,他認為,即使台灣在各種資源底下戰勝,但除非將中共打敗到徹底四分五裂,不然一個失敗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往後延。

楊儒賓解釋,因為中華民族情感或中華民族主義,不只是中共這個政黨單獨的一個主張,也有中國內部幾百年的內在歷史,若背叛這樣的狀況,政黨可能就會有問題,「如果台灣能獨立、能和平,在國際上有另外一個可以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立的另外一個中華的國家也很好,但我認為台灣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機會。」

而中共雖然無法接受台灣或中華民國形象的存在,但相對之下「中華民國」是可以忍耐、可以存而不論;而以台灣主流民意來說,雖然對中華民國基本上沒有情感,但是一個可以忍受的概念。若接受思考台灣問題是放在中華邏輯底下來看,那作為現代公民的概念或一個政治的概念,都有義務提出不同觀點,面對差異,將問題尖銳化,在這個架構下思考如何壯大台灣。

楊儒賓指出,中華民國是中國現代化和西洋現代化的混合,是一種承認主權在民的現代民主機制,並同意建立在中華這樣土地的這個國體,應該有中華傳統、中華文明的脈絡。相對之下,1949年的革命雖然也有很大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但恰好在上述兩點面臨很大的困難,「當下中國講民主,但是當一個政黨完全沒有輪替的可能性,真的跟我們想像中的政治有段距離。」

楊儒賓專長為宋明理學、道家哲學、身體理論、神話思想,在今年七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在對等關稅暫緩實施期間中,迄今僅與四個國家包括英國、中國、越南及印尼達成貿易協議,迫使川普於7月9日屆滿的前夕,...
關稅、匯率影響,恐造成下半年景氣擴張趨緩,逐季下行至Q4的1%,全年約為3.05%  中華經濟研究院17日公布今年第3季台灣經濟預測,...
 金管會拚亞資中心按部就班交成果!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去年上任後就提出要打造「台味」亞洲資產管理中心,15日參加工商時報《壯大資產管理,...
 行政院長卓榮泰決心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創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全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