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若大陸經濟弱化恐衝擊台 台商須分散生產基地

中共「三中全會」將於18日結束,而會議是否有提振經濟等有關措施,引發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代理院長王健全認為,大陸整體改革基本是走在社會改革、左傾政策跟共同富裕等方面。他分析,大陸接下來會面臨5至10年的結構調整,未來10年其經濟活力也會慢慢降低。他提醒,若大陸經濟持續弱化對台灣經濟和台商會造成衝擊,尤其台灣許多傳產仍以大陸為主要市場,台灣必須分散生產代工基地的市場。

國策院18日上午舉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與懲戒台獨新規」座談會,針對大陸最新的振興政策目前有無可能奏效?對台衝擊為何?王健全提到,大陸所謂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中,雖然近期出口有點改善,但整個與過去的熱絡程度還是不能比。

王健全指,由於大陸前景不明,加上房地產等問題,大陸民間消費是呈現減少的狀態,而儲蓄則是在增加,投資也受到影響。而大陸的經濟金融環境與風險展望,必須要經過很大的結構改革,若無結構改革的話,之後會愈來愈低直至4%、3%。值得注意的是,大陸25%GDP是靠房地產,所以大陸如何填補值得證實。

另,大陸為什麼經濟成長會受到限制?王健全表示,大陸過去經濟成長是靠房地產驅動,地方政府靠投資基礎建設等讓GDP增加,但現在習近平認為「住房不炒」,所以畫下三條紅線,大陸房地產因而開始崩裂,而地方政府當然賣不掉地,所以基礎建設投資起不來,GDP也就上不來。

至於大陸會否如日本一樣陷入失落的20年甚至30年?王健全判斷,大陸較中央集權,政策決策效率較多,其政府掌控諸多資源包括很多政策工具,所以大陸較不會像日本陷入失落30年困境,但大陸人口老化,面臨美國「卡脖子」還有社會的凝聚力等問題,所以它可能會面臨約5至10年的結構調整,短期內不會結束,「要很大的突破其實不容易」。

王健全進一步稱,未來10年大陸國內的經濟活力會慢慢降低,而這是大陸經濟弱化進口替代問題,接下來也會對台灣、南韓、東協產生更多影響。「如果(大陸)政策走錯方向,可能拖的時間還要更長」。

談到中共三中全會,王健全分析,大陸現在外部和內部的形勢皆不佳,所以必須要找到個出口(如財政改革),還有就是新質生產力,大陸希望技術升級、金融改革、社會改革包括共同富裕等。然而,大陸房地產泡沫太大估計約為台幣40、50兆元左右,加上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量級太大,短期無力解決。

他續指,若大陸有救市行為則代表房地企業有機會從谷底逐步反彈,這可帶動民眾、企業的信心,在地方政府債務,若因公共財產生債務,可由中央發行國債或地方政府發行地方債。而其他個別債務則應由地方政府出面與商業銀行談妥條件,但在政府適度的保證下,降低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使地方政府可以恢復正常的運作。

若大陸經濟持續弱化對台灣會造成什麼影響?王健全表示,這將對台灣經濟和台商會造成衝擊。台灣許多傳產仍以大陸為主要市場,所以台灣必須分散生產代工基地的市場。不過,他提醒,由於大陸的弱化,加上台灣雖然現在力推新南向政策,但東協國家基本是大陸的後花園,都是其第二大貿易夥伴,所以台灣若要在東南亞大力發展,恐怕會遇到某種程度的制約。

鑑於此,王健全稱,現在美國強調「China plus one」大陸之外有生產基地,可是現在國際經濟開始喊出「台灣 plus one」,顯示台灣也面臨危機,需要找一個生產新的生產據點。他強調,台灣要製造雙向生態系,讓台灣的人才資金交流不是單向,而是雙向才有用。

相關新聞

央行昨(20)日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考量國內通膨將續緩步回降,且全球經濟成長降溫,前景面臨諸多風險,恐影響國內經濟成長力道,...
賴清德總統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也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