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事務

歐洲聯盟(EU)欲立法最晚2035年起禁止販售汽柴油新車,法案今天獲得歐洲議會最終批准。歐盟也鎖定目標,力拚到了本世紀中,歐洲全面禁止排放二氧化碳車輛上路。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說, 土耳其 東南部靠近 敘利亞 邊境在7日發生強烈地震後,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增加「8倍之多」。

美國於去(2022)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大力補助綠色產業,歐洲市場跟著震盪。

鮑爾如預期宣布升息1碼,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會後記者會首度承認,確實進入通膨減緩(disinflationary)階段,但抗通膨工作尚未完成,現在宣告戰勝通膨還太早。 重申仍將持續升息,今年還不是降息的適當時機,他認為美國經濟還是有望軟著陸。

歐元區經濟雖受能源成本竄升、市場信心減弱和利率上升衝擊,但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在 2022 年最後三個月勉強實現成長,避開經濟衰退。上季成長 0.1% 能源價格回降到俄烏戰爭前水準 景氣有望緩步復甦。

蔡英文總統與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30日進行15分鐘的電話會談,成為繼美國前總統川普後,第2位在勝選後和蔡總統通話的非邦交國國家元首,也是蔡總統首次與歐洲國家領導人通話。根據外媒報導,此反映捷克總統府在對莫斯科和北京的態度將有明顯轉變。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十四日表示,東亞可能成為下個烏克蘭,並呼籲各國統一陣線,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和好戰的北韓。岸田近日來走訪歐美,此一發言被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分析,日本意在藉此發展軍事力量,並「拖歐入亞」借助歐洲國家牽制中國和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