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事務

2011年福島核災後,德國訂出2022年全面廢核的時間表。然而,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歐洲供應出現危機。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則依原計畫除役。

文/蕭代基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向歐洲議會提出世界第一個碳邊界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法、碳邊境稅法)法律提案,經過近一年的討論,今年6月22日歐盟議會壓倒性投票通過此法案,接著進入最後兩個歐盟立法程序,以完成立法。

此法案之主要立法目的在於降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英國新任首相5日公布,選前民調一路領先的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勝出,同時也成為英國史上第三任女性首相。英國目前面臨眾多危機,包含英國經濟未從疫情衝擊中復甦、烏俄戰爭對能源的衝來、氣候問題都在在考驗新任領導人的智慧,外界都在看特拉斯如何帶領英國走出下一步。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問台灣後,中國近期在台灣周邊多處實施軍演,引發國際緊張,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外長曾於3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中國勿企圖藉由武力單方面改變區域現狀。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22日則說,歐盟願意擔任台灣海峽危機的「調解人」。

德國因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面臨能源短缺窘境。即便減碳氣候目標恐落空,德國仍準備重啟多座舊的燃煤電廠,聯合內閣的自由民主黨還想讓核電延役。

英國氣象局18日首次基於炙熱考量發布紅色警告,預測高溫可能達到華氏105度(攝氏40.5度),比全球98%地區還熱;英國政府更在路上撒沙以免柏油融化,火車減速以防鐵軌變形,另有機場跑道變形而關閉搶修。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比羅爾近日發出警告,稱若沒有俄羅斯天然氣,歐洲恐怕撐不過冬天。

歐盟 各國廿九日對五項有關對抗氣候變遷的提案達成協議,支持二○三五年前逐步停售燃油 新車 ,也將籌措數百億歐元資金,為低收入戶民眾免除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