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國不會在烏克蘭問題上“袖手旁觀”。此前,美國國會為避免政府關閉而放棄了60億美元的對烏援助,而且共和黨將進一步撥款與有爭議的邊境安全問題掛鉤。在國會山一個風起雲湧的週末,議員們在兩黨法案中刪去了向烏克蘭提供額外資金的內容。該法案將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至11月17日,這是白宮在最後一刻出人意料接受的妥協。
G20成立廿多年來,一直維持相同會員,包括G7、金磚五國(BRICS)與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尼、澳洲、阿根廷、墨西哥等新興工業國在內的十九個主權國家,及歐盟(EU)。不過,在今年印度舉行的峰會中,正式將另一個國際組織納入,就是擁有五十五個成員國的 非洲 聯盟(African Union, AU)。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暨希臘央行總裁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17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借貸成本很可能已經觸頂,目前歐元區各國政府應藉由緊縮財政政策來協助遏止通膨。
向來被稱為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目前似乎已成為歐洲的最大拖累恐淪「病夫」,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德國是所有西方大型經濟體中,對大陸曝險最大的國家,隨著去中化浪潮來臨,德國企業面臨威脅,加上能源轉型、缺乏人才等挑戰,恐成為今年唯一出現萎縮的大型經濟體。
第78屆聯合國大會9月5日將於紐約開議,台灣今年主打4大訴求,首要即是敦促聯合國修正對2758號決議的錯誤詮釋,凸顯中國不能代表台灣,以徹底解決台灣參與聯合國的問題。本月31日英國也呼應台灣需求,首度在官方文件上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打破政治禁忌。
義大利國防部長克羅塞托7月3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該國4年前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協議是一項「臨時且糟糕」的決定,因為它己乎對提振義大利出口沒有用處。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31日刊出社評批評克羅塞托對雙方經濟開砲不合時宜,也直指背後有「美國因素」在作用,認為義大利受到美方的施壓脅迫,並呼籲義大利要能有自己的政治智慧與外交自主。
路透依據看到的文件草案指出,以法國為首的歐盟擁核派十一日將向歐盟執委會(EC)提交一份文件,要求歐盟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場域將核能「一視同仁」。歐盟擁核派指出,儘管歐盟已將核電納入綠能,卻未能在法律及資金上平等對待核產業。路透指出,在歐盟今年氣候及能源關鍵法案中,核能已成為成員國間長期未解的癥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領袖本週開會時稱,應讓烏克蘭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入北約,粉碎烏國立即獲邀入盟的希望,不過烏克蘭仍在峰會中取得多項實質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