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態度轉向 在聯合國就俄烏戰爭與歐洲對立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周年之際,美國在聯合國的投票立場出現明顯轉變。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的政策開始與歐洲盟友產生分歧,甚至在某些決議中與俄羅斯站在同一陣線。
俄烏戰爭三周年 美國態度轉向
俄烏戰爭爆發三周年當天,聯合國大會廿四日稍早通過烏克蘭提出的決議,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呼籲俄國立即撤軍並將侵占領土歸還。聯大有一九三個會員國,決議表決時獲得九十三票同意,十八票反對,包括大陸在內共有六十五票棄權。
這是二○二二年俄烏戰爭發生以來,聯大通過的第七項譴責俄羅斯決議,美國第一次投反對票。美國揚棄過去幾年與歐洲盟邦共同力挺烏克蘭立場,改與俄羅斯、北韓、白俄羅斯及另外十四個跟俄國關係密切的國家站在一起,投下反對票。
此外,美國代表也在聯大提出僅有三段文字的決議案,包括哀悼俄烏兩國死者、呼籲迅速停戰與敦促俄烏永久和平,未提及俄國侵略行為。歐洲國家在討論時加入俄國是侵略者、重申聯合國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及回復戰前邊界等修正後,決議以九十三票贊成、八票反對、七十三票棄權通過。美國對自己提出但被加入修正文字的決議,投下棄權票。
至於安理會方面,美版決議案呼籲及早結束俄烏戰爭,採中立立場並未提及俄國的戰爭責任,十五個理事國有十國投下同意票,包括美國、俄羅斯、大陸、巴基斯坦、巴拿馬、南韓及其他四個國家贊成,美國的歐洲盟友法國、英國、丹麥、斯洛維尼亞、希臘皆棄權。
專家: 歐洲不再是美國的優先事項
對此,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Dorothy Shea 表示,歐洲國家試圖增加的措辭追求的是「文字上的戰爭,而不是結束戰爭」,並認為這會分散對一項呼籲結束衝突的決議的注意力。
美國媒體評論稱,美國的做法震動了西方各界,是美國和歐洲傳統盟友之間的「重大分裂」。俄羅斯媒體則以不同的角度解讀,指出美國與匈牙利是北約成員國中,僅有的兩個與俄羅斯一同投下反對票的國家。
布魯斯金學會美國和歐洲中心資深研究員希爾表示,歷經美國副總統范斯十四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的演說,歐洲各國深深感到失望。希爾認為,歐洲各國現在才突然警覺到,仰賴美國維持歐洲的安全已不再是可行的選項;歐洲意識到自己浪費過去十年的時間,未能承擔起歐洲的防衛,直到現在被粗魯地告知:歐洲不再是美國的優先事項(prio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