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事務

歐洲議會24 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21 項主張,包括「反對中國持續扭曲聯大第2758 號決議」,是歐洲議會迄今對此最明確表態;並譴責中國對台軍事挑釁,以及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重申台灣是歐盟關鍵夥伴等內容。

在德拉吉關於歐洲競爭力的400頁報告中,針對歐盟反壟斷部門的建議是最激進的,該部門長期以來被視為布魯塞爾監管的先鋒。德拉吉建議在歐盟範圍內審查企業合併的新原則,而不是在國家層面審查市場力量。

法國 日前逮捕 Telegram 執行長度洛夫,多位科技巨頭高喊「自由」,要求將其釋放。法媒社論分析,平台挑戰 歐盟 法規,事件重啟了數位空間中法治與 言論自由 界限的論戰,為當代民主重要議題;本次事件除掀起俄法兩國政治角力,幣圈也受到波及,與Telegram相關的區塊鏈項目代幣Toncoin崩跌超過20%,市值蒸發多達30億美元。

法國大選第2輪投票出爐,出乎意料選前預料,首輪領先的極右派在主要政黨中敬陪末座 ,但席次仍突破過往紀錄 。對此,德國、西班牙、波蘭等國領袖均有正面回應,波蘭尤其認為有益於西方世界面對俄烏戰爭。

法國6月30日舉行下議院「國民議會」大選首輪投票,極右翼「國民聯盟」(RN)以33%得票率拔得頭籌,距奪得執政權只差臨門一腳。總統馬克宏的中間派執政聯盟僅獲得20%,掉到第3位,為歷史性挫敗。

「 電動 車可能成為繼 半導體 之後,下一個地緣政治戰場。」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雷洛(Alicia Garcia Herrero)說。今年上半年,電動車成為歐美與中國大陸的角力戰場。美國總統拜登率先出手,針對中國七大關鍵產業加徵懲罰性關稅,其中電動車增加稅率幅度高,一口氣增加4倍至102.5%。下半年歐美更加重力道:歐盟6月12日宣布7月起對陸製電動車加徵額外關稅,自目前的10%稅率調升至最高48%。

歐盟(EU)委員會決定對中國生産的純電動汽車(EV)提高關稅。該委員會指出,中國生産的EV利用中國政府的補貼進行了不正當低價銷售,但實際上,歐盟在從中國進口的EV中,有6成是美國特斯拉和法國雷諾等歐美廠商的産品。中國正在討論對歐洲産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貿易方面的緊張局勢有可能加劇。

在長達8個月的反補貼調查後,歐盟12日宣布對所有中國電動車企加徵的臨時關稅稅率,從目前的10%升至最高達38.1%。歐盟執委會預告,如與中國方面在汽車產能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新關稅將於7月4日左右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