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俄烏戰爭爆發後,國際局勢緊張,台灣位於太平洋島鏈上的一環,戰略地位備受關注。因應世界變化,是否要延長兵役,以備戰來避戰問題近期屢屢是大眾關心的議題,總統蔡英文27日主持開國安高層會議,確定拍板義務役延長為1年, 她在記者會上提及中國在八月軍演後對台威逼更明顯,台灣處在威權主義擴張第一線,必須加強國防能力。
美國總統拜登23日簽署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要求加速處理台灣軍購請求,並呼籲美台聯合軍演。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25日宣布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操演,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稱「這是針對當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
上週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同過後備受矚目,原本法案內提到的無常軍援,卻在20日美國國會公布2023年財政年度撥款法案中,沒有被提及。由於我國駐美代表處曾表明力爭無償軍援而非貸款,美國「防衛新聞」21日據此解讀,這代表台灣的挫敗。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敗選,外界提出檢討聲浪不斷,日前宣布登記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21日進行第一場「向黨員報告」黨主席政見說明會,;對於敗選原因,他坦率直言,是否因為有黨公職人員的論文抄襲事件、黨內同志有「黑金」背景,或沒有聽見基層聲音,所以無法獲得人民支持。
美中貿易戰持續進行, 今年10月美國將長江存儲列入「未經確認清單」(Unverified List),在上週五(16)又被列為 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當中,對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無疑又是一個打擊。在美國相關策略下,未來會有更大動作的制裁?台灣又該如何自處?讓中經院副研究員李淳說說他的看法。
俄烏戰爭今年初開打,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版圖,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17日表示,俄烏兩國必須盡快和談,以降低第三次毀滅性世界大戰爆發的風險。烏克蘭方面則強調不可能達成涉及讓出領土的協議,而德國總理蕭茲則聲明,若俄羅斯主動結束在烏克蘭的戰爭,有望恢復兩國經濟合作。
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大敗,副總統賴清德宣布參與民進黨主席選舉,並提出四點參選聲明,希望帶領民進黨重整旗鼓。桃園市長鄭文燦則認為,民進黨兩岸論述需要調整,「抗中保台」恐讓人民恐呼,無益於追求兩岸的和平穩定。
時隔八年,美國在13日起於華府舉辦美非領袖峰會,美國總統拜登14日則在美非商業論壇宣布,美國將「全力投入」(all in)非洲的未來,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政府資金和私人投資,幫助非洲的國家與企業,更將支持非洲聯盟入G20。雖整場會議對中國隻字不提,與其較勁意味卻不言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