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編者按: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案衍生網軍爭議,日前有社群媒體文章指出,有匿名用戶透過政府IP修改此次維基百科事件,經國發會證實為交通部公路總局IP,公總也出面調查澄清。針對近期紛擾,國民黨主席朱立倫7日呼籲,台灣民主正在被傷害,一起拒絕網路暴力。

編者按: 近期台灣網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路資訊雜亂又難以查證,現代人面對假新聞與社群媒體操作,要如何獨立思考、保持警覺,不被有心人士操弄? 2021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 Café」,邀請影視書寫工作者王冠人,談論英國政治公關公司「貝爾波廷格」(Bell Pottinger)主要創辦人提姆・貝爾(Tim Bell)的影響力。

編者按: 疫情爆發後,各國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數位科技需求爆發性成長。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 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其中,教育部將投入4年200億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為與談的焦點話題。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針對監管規範恐無法僅寄望政府提出,也不能對自身權益漠不關心,培養民眾具備數位公民意識,是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之下關鍵的課題,並透過推動數位公民權,建立防線,捍衛個人自主權,以及將注意力視為個人重要的資產之一。

編按:即將邁入2022年,回顧2021年重要事件,天災與人禍頻傳,尤其新冠疫情已產生深遠影響,而過往帶來的意義為何,整理工商時報匯整一年來發生的重大財經事件,以史為鑑並展望未來。

立委家暴案件,延燒民進黨政府網軍治國醜態,對已扭曲的網軍文化,前副總統呂秀蓮公開譴責暴力,並表示加害者是綠營網軍惡棍,希望身為執政黨,對網軍應該有一套自律自清的管制辦法,負起對社會的交代,朝野政黨更應放棄網軍操作,才是國家之福。

編按:今年3月政院通過組改法案,行政院設立「數位發展部」將整併中央相關業務成立,最快於2022年第一季掛牌。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儷容針對金融科技監理相關建議法規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建言,彰顯對於國內金融科技監管與沙盒美意,勿功虧一簣。

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數位貨幣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各國在數位貨幣的發展並非競賽,而是要確保數位貨幣的發行至少須切合國內需求,並可借鏡其他國家發展經驗,進一步防弊興利,建構更周延的數位貨幣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