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立院三讀通過數位發展部相關法案,預計最快明年6月可掛牌成立,整合資訊、資安、電信、傳播和網路五大領域業務功能,首任部長以政務委員郭耀煌呼聲最高。
編按:配合數位發展部成立,NCC將部分業務移撥到數位發展部,包括資通安全的技術規範及管制、通訊傳播資源的管理等;但在NCC的掌理事項中,增加網際網路傳播相關業務,包括網際網路內容分級制度、通訊傳播網路設置的監督管理及網路政策的訂定、擬定等。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2022年可能發生的重大金融事件之一,就是美國政府正式出手,推動國會立法規範數位貨幣,目標則是宣稱與法定貨幣連結的「穩定幣」。穩定幣是設計成釘住法定貨幣的數位貨幣,主要功能在扮演從法定貨幣與比特幣、乙太幣等數位貨幣交易、以及去中心化金融合約(De-Fi)時的轉換平台。
編者按: 2021年已近尾聲,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16日公布「2021年十大教育新聞」,受到新冠肺炎連續2年嚴重影響教育界,也讓疫情下的教育再度蟬聯今年頭條;另今年金驢獎頒給了抽象但又確實存在的「教育官場『河蟹文化』」,藉此凸顯今年發生學習歷程檔案遺失等事件,但卻教育界高官卻安坐其位,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台灣對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最重要的兩個國家為紐西蘭與新加坡,也DEPA倡議國與協定保存方,台灣基於未來經濟發展布局,現階段及時申請加入DEPA有天時、地利與人和優勢,也有助於申請加入CPTPP的布局。
編者按: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案衍生網軍爭議,日前有社群媒體文章指出,有匿名用戶透過政府IP修改此次維基百科事件,經國發會證實為交通部公路總局IP,公總也出面調查澄清。針對近期紛擾,國民黨主席朱立倫7日呼籲,台灣民主正在被傷害,一起拒絕網路暴力。
編者按: 近期台灣網軍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網路資訊雜亂又難以查證,現代人面對假新聞與社群媒體操作,要如何獨立思考、保持警覺,不被有心人士操弄? 2021年臺灣國際人權影展「人權 Café」,邀請影視書寫工作者王冠人,談論英國政治公關公司「貝爾波廷格」(Bell Pottinger)主要創辦人提姆・貝爾(Tim Bell)的影響力。
編者按: 疫情爆發後,各國因應在家上班上課,數位科技需求爆發性成長。2021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台灣數位教育元年啟動, 2030教育新未來」為題,邀國內外產官學者分享。其中,教育部將投入4年200億推動「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政策成為與談的焦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