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談判進深水區 鄭麗君說明在美建「台灣聚落模式」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深水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在美建「台灣聚落模式」,強調這與日、韓、歐盟投資美國方式不同,為台美G2G共建產業聚落、提供土地與金融等優惠誘因,吸引企業自主決定是否共同組隊赴美投資。她並表示,在磋商中感受到美方正面看待「台灣模式」,並正面回應打造產業聚落所需要的基礎建設條件。

此外,在本次磋商中,我方數度對美提出「避免雙重課稅協定」(ADTA),該法案目前仍在美國國會,美方也表達將會把意見轉達國會。鄭麗君率經貿辦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共同說明台美第五輪實體磋商情況,在第四輪之後,雙方經三次視訊會議,本次為美東時間9月25日~29日於華府與美實體磋商,與美貿易代表葛里爾面對面,並兩度和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

由於盧特尼克提出「晶片五五分」後在台掀起波瀾,鄭麗君澄清,本次磋商並未談到五五分,現在與未來都不會答應該條件。鄭麗君強調,「台積電並未參與談判當中。」為消除外界對晶片產能外移的焦慮,鄭麗君說明本輪磋商台灣版供應鏈合作方案。她表示,所謂的台灣模式與日韓、歐盟直接投資美國不同,採規劃台美雙邊G2G合作打造產業聚落,向美方尋求土地、水電、簽證、法規等優惠,台灣提供園區建設與管理經驗。行政院也將建立信保機制增加對企業貸款支持,用好環境、能組隊等誘因吸引企業共同赴美投資,是否參與都由企業自主決定。

鄭麗君說,我方理解美方想要晶片自主產能的國安需求,但台灣也有自身戰略目標。目前方案都是在「根留台灣,布局全球」基礎上,政府協助有意願的企業赴美,藉此來幫助美國達成其戰略目標、並促進台美高科技合作,以此爭取關稅談判優惠。但此一模式不應簡化為類科學園區,涉及雙邊政府與企業,台灣科學園區模式獨特,不一定能複製出海,需要政企合作(G+B),也呼籲需要美方提供有利條件,G2G協力創造環境,望最終促成台、美、產業三贏。

「台灣聚落模式」雖為台灣創造出有別於日韓等數千億美元投資的新路,但市場表示需要觀察後續發展。因在本輪磋商落幕後,鄭麗君也指出,主要因台美在供應鏈合作、232調查兩大議題尚未達成共識,無法進入最後總結會議,討論最終貿易協議。


延伸閱讀:

學者憂削弱出口動能 產業空洞化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重申,未對美做出「晶片五五分」承諾,但拋出擴大投資美國的「台灣模式」、類科學園區打造產業聚落。學者警示,赴美打造類科學園區,將削弱我國投資、出口動能,當前傳產表現又疲弱,台灣恐有產業空洞化疑慮。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總統川普2.0政策壓力下,「美國製造」勢在必行,半導體、ICT供應鏈將從過去高效率、高度集中台灣,未來朝高成本、分散式、提高供應鏈韌性方向發展,台灣必須重新思考產業定位,降低衝擊。

 首先,美國缺製造業人才,半導體從建廠、量產需要時間,劉佩真認為,台灣一定要掌握最先進半導體製程才行。其次,劉佩真指出,台灣政府可以利用打造類科學園區為由,創造「關稅」更大談判空間,因為對等關稅「20%+N」對傳產傷害非常大,表面上台灣出口、投資表現熱絡,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優於預期、上修至4.45%,但多是科技產業貢獻,就業人口眾多的傳統產業今年表現是慘兮兮,若能將疊加關稅下降,這才是對產業有實質幫助的作為。

 對類科學園區落腳何處?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指出,基本上台積電所在的亞利桑那州,以及在美墨邊境伺服器、網通廠聚集的德州比較可行,但以低勞力密集,可以高自動化、毛利率高並以美國市場為主的產業較適合。

 

東海大學經濟系教授邱達生指出,美方資源條件雖具優勢,但要在美複製台灣科學園區模式,仍面臨工作文化與產業分工的挑戰。邱達生分析,美國具土地、水電等資源優勢,加上自動化技術發達,適合承接部分下游組裝與低階晶片量產;但若將高階晶片製程硬搬至美國,不僅工資成本高昂,當地勞動文化亦難以配合加班,恐導致良率下降、成本升高,與經濟效益背道而馳。

邱達生建議,應以「比較利益」為原則,進行台美供應鏈分工,例如台灣專注高階製程,美國承接部分低階晶片或組裝產能,透過資源最適配置打造互補性產業鏈,而不是單純複製台灣科學園區模式,造成產能效率受損。

而這次談判模式,台灣與日韓亦有所不同。邱達生認為,日本、韓國主要聚焦「對等關稅」議題,232條款對其影響有限;反觀台灣同時面對232條款與對等關稅雙重壓力,其中對等關稅,更可能使我國輸美的產品,從平均稅率3.5%飆升至20%以上,即便未來爭取到降低對等關稅,恐怕仍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才有機會降低衝擊。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方近期提出希望台灣將全球半導體產能一分為二、約50%移往美國,估計至少需5000億美元投資,但台積電目前承諾投資僅約1650億美元,雙方差距甚大,即便建立產業聚落,也不一定能達到美方滿意的規模。

吳大任說,台積電在台灣能高效運作,靠的是緊密聚落的上中下游供應鏈,設備、材料商與客戶集中,能在機器故障時隨時支援;但美國產業環境分散,難以24小時即時配合,經營風險大增。此外,美國勞動制度對工時要求嚴格,台灣常見的責任制加班,在美可能被視為「強迫勞動」,帶來訴訟與額外成本。

吳大任指出,若大量台廠遷美,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重心恐逐漸移向美國,導致台灣民間投資萎縮,進而影響內需消費與就業市場。他直言,台灣在談判中處境兩難:若承諾,恐犧牲國內經濟動能;若拒絕,則可能面臨美方以高關稅報復,對國內生產毛額(GDP)造成衝擊,著實兩難。

龔明鑫揭海外矽谷戰略:複製產業群聚典範 助台企打造「類科學園區」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3)日回應外界對於台灣將協助企業在海外打造「類科學園區」的關切,他說明「類科學園區」是台灣產業群聚的成功典範,分享經驗有助於與國際夥伴建立更強大的連結,而非「掏空」;在海外設置園區將面臨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以及勞動文化差異等挑戰,未來將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國家的條件和意願來與各國協商合作細節。

龔明鑫上午陪同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法院報告,針對「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進行備詢,會前受訪時回應海外打造「類科學園區」議題。

龔明鑫強調,在立足台灣的基礎上,台灣樂意將這套成功的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友邦。以矽谷為例,儘管許多國家都試圖複製或連接矽谷的成功模式,但「沒有聽說矽谷因此而被掏空,反而更強大」。因此,台灣分享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給友邦,甚至與他們建立更深、更好的連結來製造,對台灣科學園區的發展反而是更正向的發展。

他透露,有些國家可能願意提供行政措施、土地,甚至是水電的基礎設施等支援;但其他國家也許條件有所不同。因此,台灣會以這種「類」模式的彈性作法,來配合不同的國家,達成共同的佈局和合作目標。

有學者擔憂,在海外打造園區將會面臨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以及勞動文化差異等挑戰。對此,龔明鑫特別回應「勞動條件」方面的議題。龔明鑫表示,以台灣為例,大部分勞動條件都有《勞基法》在保障。雖然每個國家在勞動條件上會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遵循著全世界勞工的國際規範」在進行管理。他指出,在這個大原則之下,台灣將會與各個友邦進行洽談,共同商議如何具體落實符合雙方規範的勞動條件。

施振榮、童子賢同聲 短期難五五分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演講,針對美國提出的台美晶片五五分構想,2人皆認為短時間可行性不高,童子賢更認為美國政府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

 對美方提出晶片產能五五分的構想,施振榮認為,那是美方的政策目標,關鍵在於美國能否建立有競爭力的在地產線以及客戶,強調訂目標很容易,但需要靠時間以及自身努力才可以達成,而市場是全球性的,如果美國想要本土製造,還要克服成本以及人才的挑戰。

 童子賢分析,台灣晶片競爭力是幾十年的正確策略,也是人才、資金的累積成果,台積電建立完整的生態系超過20年,美方希望用川普剩下3年多任期展現政績,惟這長時間的努力果實,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複製,以選舉考量凌駕專業的產業規畫,將對台灣的競爭力造成影響。童子賢強調「如果五五分對台灣不利,我是持反對意見的」。

 行政院雖表示未與美方觸及晶片五五分的構想,但也提出在美國設置類科學園區的政策方向,施振榮認為,類科學園區做法是輸出台灣成功經驗的重要方向,若是人才、土地、水電都用當地的,是國力的延伸,而園區可以提供一站式的行政服務,讓台商在海外形成產業聚落,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力。

 施振榮進一步指出,複製台灣科技園區到美國當然會有挑戰!如沒有辦法形成聚落,效益就不顯著,就像當年宏碁到蘇格蘭、菲律賓蘇比克灣蓋廠面臨的困難一樣,他估計美國各州應該都會想爭取,但未必有能力提供園區需要的服務。

相關新聞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聽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或是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這一類的說法,但事實上,說的都是過多資源集中到了少數受益者身上。...
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學者解讀,未來世界經濟可能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圈圈,美國圈、大陸圈、以及非美非中圈,...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和碩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