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美國在台協會(AIT)網頁,在拜登任內獲任命的羅森伯格已被列為前AIT主席,任期為2023年至2025年。AIT執行理事藍鶯今天證實,羅森伯格的任期已於1月21日結束。根據《中央社》報導,藍鶯並未回應未來將由誰出任AIT新主席,僅透露AIT理事會依據國務院的推薦任命。
美國第47屆總統川普在20日宣誓就職,就職演說中,川普呼籲發起一場「常識的革命」(Revolution of Common Sense),並且提到當務之急就是對美墨邊境宣布全國緊急狀態,並且簽署將近80項的行政命令,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關閉移民庇護申請,以及特赦國會山莊暴動人士,廢除多項拜登政府的行政措施。
拜登卸任前以行政命令強化AI及晶片出口管制、確立AI基建發展方向,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之時,也牽動產業動態與地緣政治局勢,可謂提前敲響科技戰第一鐘,但相關政策效力待觀察。
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卸任,多家美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出,拜登有意在卸任前對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公司進行新一輪AI晶片出口限制,新規最快將於當地時間週五(10)公布,此舉被視為拜登在卸任前的最後努力,可能成為全球AI晶片貿易規範的重要轉折點。
2024年,台灣經歷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局,也面臨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挑戰。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國內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中複雜的角色。回顧過去展望2025未來,促進政黨間合作、推動政策的延續性與可行性,將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健全的公共政策與制度檢討,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被問及若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是否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對此並未鬆口。我國學者認為,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始終維持戰略模糊,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更提醒,要避免成為中美兩強激烈競爭的棋子。
2024年,我國半導體產業產值預計將達到5.3兆元,年增22%,且考量過往多年累積的深厚底蘊,即使政治環境面臨波動,美國對台灣的半導體中短期內的合作不會改變。隨著AI需求的增加, 台積電等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將更加重要,預計2024年後業績將顯著提升,但2026 年後,隨著中國半導體技術崛起、三星(Samsung)進步,以及美國對供應鏈轉向的安排相關,可能會有變數。 本文帶您快速回顧近期的局勢波動,以及台美資通大廠的策略如何相互交織。
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對台帶來什麼影響?立法院財委會今(14)日邀請楊金龍、財政部部長莊翠雲、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就「美國新任總統的貿易政策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穩定之可能影響與對策」進行報告並備質詢。楊金龍強調, 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尤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