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諮委會議 學者:世界經濟恐劃為「三大圈圈」台灣需靈活應對

大陸委員會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學者解讀,未來世界經濟可能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圈圈,美國圈、大陸圈、以及非美非中圈,台灣面對趨勢需要以靈活的戰略應對。針對關稅戰談判,也有諮委分析,中共有意對美採取以拖待變策略,在鬥而不破的態勢下爭取談判籌碼與戰略調整空間。

美國總統川普即將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南韓會晤,雙方高層官員此前已在歐洲進行多輪經貿談判,值此之際,陸委會3日公布第72次諮詢委員會議與會委員發言重點,本次會議主題為「美中貿易戰對國際地緣政治、中國大陸經濟、兩岸經貿之影響與因應」。

陸委會表示,學者引言指出,美中競合態勢下國際經貿格局及秩序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未來世界經濟可能被劃分為三個主要圈圈,「美國圈」、「中國圈」、以及「非美非中圈」,台灣面對趨勢需要以靈活的戰略應對,並兼顧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

未公布姓名的學者還提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面臨挑戰,今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成長3.4%,「消費實情不如陸方公布數據樂觀」;1至8月固定資產投資成長0.5%,國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8月PMI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2,已連續16個月位於榮枯點之下。

此外,部分委員關注,儘管美中貿易戰進入較為和緩狀態,然而近期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負成長,今年前4月、前5月、前6月、前7月依序衰退2.5%、9.7%、10.9%、12.6%,8月單月更進一步衰退33%,跌幅呈現擴大趨勢,若美國再對中國大陸課徵更高關稅,將使中國出口市場由美國加速轉往歐盟、東協等地,中國貿易商甚至可能對這些區域傾銷產能過剩的商品,衝擊當地產品原有的市占率,若美國進一步祭出次級關稅,未來中國大陸出口成長不容樂觀。

部分委員分析,美中近期進行多輪經貿談判,川普政府面臨2026年期中選舉壓力,中共有意對美採取以拖待變策略,在鬥而不破的態勢下爭取談判籌碼與戰略調整空間,中國大陸對美貿易談判雖釋出部分友善姿態,但難以觸及美方關切的核心問題,讓步多屬策略及象徵性措施,雙方對於降低關稅、有限度開放市場、加大對美投資及採購期待有所落差,美中經貿談判難以取得持久且具體的共識。

也有部分委員認為,中國大陸為因應內部經濟下滑及美中貿易戰等衝擊,「十五五規劃」可能聚焦於提升科技自主能力,積極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技術、6G、新型儲能設備等新興科技產業,以維繫世界製造工廠地位;強化多元化出口布局,減緩對美貿易衰退之衝擊,深化與非洲、拉美等南方國家經貿合作;並持續擴大科技自主、內需消費、綠色轉型為發展方向。

 

相關新聞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深水區,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舉行記者會,說明在美建「台灣聚落模式」,強調這與日、韓、歐盟投資美國方式不同,...
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智榮基金會2日主辦的「世界地圖上的台灣未來」系列活動,邀請宏碁集團創辦人 施振榮 、和碩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演講;...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
賴總統同意國安會諮委黃曙光請辭,由於黃是蔡政府自製潛艦(IDS)計畫核心人物,從海軍司令、參謀總長到國安會諮委,長期擔任專案小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