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面對 7 月 12 日是否解封,民間出現兩派意見。一般民眾認為,變種病毒頻頻叩關且疫情尚未穩定,加上疫苗覆蓋率嚴重不足,連微解封都有風險存在。但業者與部分專家則認為,再不解封,台灣經濟將進一步遭到重創。面對是「錢與生命的選擇」,政府要有智慧決定下一局。
原本大家期盼7月12日解封有望,但台北市市場連環爆,先是有北農、環南,以及虎林街,現在連南機場附近也有人染疫!7月12日還有解封或降級機會嗎?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認為,台灣的社區感染不可能清零,目前就是做好減災,以及盡快施打疫苗,涵蓋率至少達1成5再解封,才能讓防疫與經濟達到平衡。
編者按: 三級警戒至今快兩個月,許多產業面臨倒閉危機,雖中央祭出「紓困4.0」方案,看似每個部會都有相應紓困措施,但實際上產業申請紓困時卻處處碰壁,甚至有業者直言今年的紓困方案做得比去年更差,引發不少民怨。究竟中央的紓困方案出現什麼問題?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台積電購捐500萬劑德國BNT疫苗,台積電與代表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已與復星醫藥簽署法律文件,熟諳國際貿易的知情人士表示,所謂的法律文件,就是確認疫苗交易數量、價格、預排時程等內容的小型合約文件,三方簽署文件後,德國BNT原廠就可預先啟動疫苗生產的流程,三方正努力在7月完成簽署正式合約。
國際新冠肺炎疫苗大缺貨,國內洽購疫苗又姍姍來遲,為避免強勢病毒變異株釀起二波疫情,仍須超前部署次世代疫苗及第三劑疫苗。日前專家指出,國內疫苗布局依賴國外捐贈,疫苗量遠遠不足,要加快促成民間買疫苗「不要再擋」,同時國際上莫德納也完成二代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台灣國產疫苗也得同步邁進。
編按:繼上月央行宣布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額度至新台幣4000億元,並延長企業申貸期限至110年12月31日,也同步放寬貸款申請條件。昨(1)日金管會日釋出利多,鬆綁銀行資本適足率規定,銀行局估六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共可釋出4,000億元的放款動能。
金融時報今天報導,高端疫苗(6547)因涉及內線交易遭到調查,除讓蔡英文政府陷入糾葛外,也讓外界質疑台灣金融監督不周。
編者按: 防疫視同作戰,但政府在作戰期間,從疫苗採買細節到防疫政策,皆朝令夕改並不透明。防疫期間人民雖有疑問但還是以回歸正常生活為優先,但各種爭議也不免讓人開始正式,政府若有濫權問題,該怎樣校正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