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解封否? 兩派看法考驗政府

面對 7 月 12 日是否解封,民間出現兩派意見。一般民眾認為,變種病毒頻頻叩關且疫情尚未穩定,加上疫苗覆蓋率嚴重不足,連微解封都有風險存在。但業者與部分專家則認為,再不解封,台灣經濟將進一步遭到重創。面對是「錢與生命的選擇」,政府要有智慧決定下一局。

民眾已習慣三級

對於 7 月 12 日是否解封,又或是採取微解封(2.5 級)的策略,對防疫措施進行鬆綁,一般民眾普遍持反對態度,認為現在台灣的疫情還不算完全穩定,包括台北市市場群聚案、屏東 Delta 群聚案等都是變數,很可能還有潛在確診者未被發現,防疫應該慎而又慎。

此外,民眾擔心,目前中央都還未宣布降級,民間就已經「自行解封」,甚至有公司已經要求恢復實體上班,若 7 月 12 日宣布解封、降級,報復性出遊、消費都將讓台灣疫情「爆炸」,認為解封並不明智,也認為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三級警戒的生活,不認為有冒險解封的必要。

業者將湧倒閉潮

然而,近日湧現幼兒園、觀光業、小攤商倒閉潮,也有專家警告,若再不解封,一般中小企業也將陸續用光儲備資金、成為新一波倒閉潮的重災戶,台灣經濟將大受影響,而在教育方面,也不適合再讓學生面對大考延期、新生遠距授課的窘境。

支持解封的業者與專家認為,確診與死亡已雙低,目前台灣的群聚、不明感染源都還在可控範圍內,至於一般民眾擔憂的屏東 Delta 群聚案,屏東已 PCR 篩檢9159人,且全為陰性,可見疫情已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並不構成嚴重威脅,若過度的焦慮恐導致台灣經濟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錢與生命二選一

從兩方意見可發現,反對解封、微解封等疫情鬆綁措施的民眾普遍認為,嚴格的防疫措施可以讓疫情得到控制,主張「長痛不如短痛」,不希望冒險解封,讓疫情擴大;但希望解封的民眾則主要是從經濟角度進行思考,盼恢復商家營業,解決生計問題,有少數則是對於台灣防疫措施有信心,認為解封並不會造成近一步風險。

兩種意見角力,政府如何決斷,可能要看未來一週疫情的發展吧。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