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為防堵Delta病毒,各國擬定嚴格邊境篩檢,而朝野政黨、地方政府、均建議入境兩篩,入境後就在機場接受PCR篩檢,尤其靠近機場兩縣市首長這幾天更是不斷強調,病毒沒有分你跟我,這是一個很重要阻絕於境外的政策。今日在防疫記者會上,指揮中心終於宣布自7月2日起再度強化我國入境檢疫措施。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已收集專家會議建議,目前基本上都要驗三次,只是檢驗方法各有不同。」
新一批美國捐贈之莫德納疫苗將於6月30日晚間配送,7月1日上午會陸續送抵各縣市並擴大接種對象。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疫苗接種率與疫情有相當關係,亞洲地區需趕上全球腳步,另外他也建議,相較於每天僅接種4萬人次,台灣若接種人次提升到20萬,可將感染個案數降低67%,「打的越快,降級解封機會越高。」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天表示,為建構我國將來mRNA疫苗自給自足的能力,將向美國莫德納公司爭取洽談疫苗代工,盼能整合國內業者打造mRNA國家隊,一步一步掌握mRNA疫苗的技術。但前疾管局長、國衛院榮譽研究員蘇益仁表示,現階段要取得mRNA疫苗關鍵技術太困難,要應付國內的疫情,根本是緩不濟急,「爭取分裝、充填還比較有機會。」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今天復談,蔡英文總統昨天提到其重要議程包括簡化疫苗等醫療物資的進出口程序;學者認為,簡化程序有很大一部分操之在我,根本不用透過TIFA,這個說法只是「蹭TIFA的熱度對國人喊話,希望國人有信心」。
編者按:Delta變種病毒在近日入台,不明感染源案例已產生,讓台灣疫情再度出現變數,三級警戒是否能如期在7月12日解除,是許多民眾關心的問題。以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確診數下滑來看,台灣防疫是否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又該如何防禦病毒變種,讓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翁銘佑以醫學專業角度來闡述他的見解。
《自然》期刊於28日發表研究顯示,民眾接種如莫德納、輝瑞/BNT等mRNA疫苗後,可能能誘發體內長達數年之久的免疫反應,這些民眾或許不用再補打疫苗來對抗新冠病毒,但是年長者、免疫力低落或是曾吃能抑制免疫反應藥物的人例外。
台美TIFA會談中斷將近五年,將於本月30日登場,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臉書表示,會談主題供應鏈韌性包含晶片與安全資通訊產品,將是台美雙方未來合作取得進展的機會,同時,台灣爭取美國疫苗製造技術、建構產能以共同對抗新冠病毒,也可透過平台進一步凝聚共識。蔡英文總統也宣布將會與美方洽談疫苗等醫療物資簡化進口程序的議題,盼讓台灣疫情減緩、經濟成長,對印太和平發展有更多貢獻。
彭博新聞社28日公布最新版「抗疫韌性排名」,由於獲取疫苗能力的差異,北美與歐洲國家大多列入前段班,而在全球53個主要經濟體中,台灣繼5月份從前段班掉至15名後,本月更慘跌到44名,幾乎墊底。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防疫排名慘跌,政府聽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