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釋出國銀放款動能 紓困銀彈多了4,000億

編按:

繼上月央行宣布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額度至新台幣4000億元,並延長企業申貸期限至110年12月31日,也同步放寬貸款申請條件。昨(1)日金管會日釋出利多,鬆綁銀行資本適足率規定,銀行局估六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共可釋出4,000億元的放款動能。

疫情衝擊國內經濟,許多中小企業、家庭面臨資金困難,為增加國銀放款動能,金管會昨(1)日釋出利多,鬆綁銀行資本適足率規定,銀行局估六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重要銀行,共可釋出4,000億元的放款動能。

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包括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北富銀、合庫銀、兆豐銀、一銀,在金管會放寬資本要求後,每家可多出七、八百億元,可從事企金及消金放款。

金管會放寬資本適足率規定,不僅六大銀行,全體國銀都可因此舒緩增提資本的壓力。大環境衝擊經濟下,銀行業扮演重要資金供應角色。金管會銀行局主秘童政彰表示,為協助銀行投入資源、對企業及個人持續提供授信,以減緩疫情對實體經濟所帶來的影響,並確保銀行體系可維持財務及營運上風險承受能力,金管會6月23日邀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召開視訊會議,獲得延後實施接軌國際資本要求等二大共識。

共識一是「巴塞爾資本協定三(Basel III)危機後改革定案文件」延後一年實施。該文件主要訂定資本計提規範,實施後會加嚴銀行的資本要求,銀行適用後,資本適足率會下降,全體銀行原適用時間是2023年1月1日,將延至2024年1月1日實施。至於可讓系統性銀行採用的放款內部風險評等法,也跟著延後,從原本規劃2022年底上路,延到2023年6月底。

共識二是六大系統性銀行再延後一年實施「應符合2%之內部管理資本要求」。童政彰說,延後一年實施,可多出0.5個百分點資本空間,雖然六家風險權益不同,但放款量能都會增加。銀行局內部估算以風險權數100%計算 ,六家共增放款動能約4,000億元左右。

金管會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國銀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及資本適足率分別為11.85%、12.81%及14.77%,資本適足性仍穩健,且依本國銀行今年度監理壓力測試結果,壓力情境下銀行仍具風險承擔能力,金管會決定放寬資本監理上的要求,釋放銀行的資本需求與內部資源,希望因應疫情,持續支持企業及民眾資金需求,發揮金融中介功能。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