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金融時報報導:日本央行擴大 10 年期債券收益率波動範圍後,全球政府債券市場下跌。 彭博報導:黑田東彥的震驚只是日本央行退出風險之路的開始,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讓投資者瞥見了世上最大膽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試驗結束的預期。面對持續的市場壓力,黑田東彥週二表示,他將允許日本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 0.5% 左右,是此前上限 0.25% 的兩倍,令市場 震驚。 黑田東彥在日本銀行的繼任者駕馭正常化政策變化可能引發全球債券、股票拋售。

金融研訓院日前指出,台灣有四成年輕人是「金融文盲」,欠缺理財觀念,成為近期詐騙案頻傳的龐大受害者之一。立法院19日舉行反詐騙教育宣導公聽會,學者建議可運用各大學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反詐騙觀念;也有立委建議,可邀請金融業者提出經驗,或參考美國部分州份經驗,將金融教育推展為高中必修。

美國商務部上禮拜正式將長江存儲(YMTC)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未來進口、轉口或買賣美國商品前,皆須獲美國商務部許可;同天,富士康就宣布出清中國紫光集團持股,紫光集團的本體是控股公司,旗下擁有眾多子公司的集團企業,包括製造記憶體的長江存儲。兩消息一出,外界將其視為在美中競爭下的變化,須謹慎布局的結果。

俄烏戰爭今年初開打,影響全球經濟與政治版圖,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17日表示,俄烏兩國必須盡快和談,以降低第三次毀滅性世界大戰爆發的風險。烏克蘭方面則強調不可能達成涉及讓出領土的協議,而德國總理蕭茲則聲明,若俄羅斯主動結束在烏克蘭的戰爭,有望恢復兩國經濟合作。

歐盟各國18日針對強化並擴大碳市場達成共識,排碳量交易將擴大到取暖與道路運輸部門,要求發電、鋼鐵等多種產業加速減少碳排量,並涵蓋船運業。

RCEP 為東協在「東協中心性」原則下對外推動「東協+1 FTA」的重大成績,生效後預計在2023年7月開放新會員加入。 亞州國家積極簽署 FTA ,陸續生效,不僅降低國間關稅、非關稅障礙,更將在協定架構下推動投資、數位轉型、中小企業、服務業合作及供應鏈夥伴關係,改變區域內貿易關係、格局。這一切影響我 「新南向政策」,不容輕忽。

美聯儲結束了數月來每次加息0.75 個百分點的勢頭,將基準政策利率上調 0.5 個百分點,並暗示明年將繼續收緊美國經濟。 經濟學家們表示,美、英、歐三個地區的通脹都已見頂,美國和英國的總體通脹本周都有所下降,但各國央行仍擔心,通脹降至 2%的目標需要太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