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 先寄望再生能源

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實驗的重大突破令全球振奮,世界朝零碳排能源及緩和氣候變遷邁進一大步。然而專家也表示,目前研究仍在實驗階段,距離真正商業應用還需要大筆的研究經費投資,而且不會像大家以為的那麼快發生。持續開發再生能源並降低碳排放,才是達到巴黎協定目標的務實做法。

恐須數十年 才能商業化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上月的實驗,首次達到「產出能量大於使用能量」的里程碑。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出席研究發表記者會時也興奮表示,這次突破「將記載於歷史教科書」。

這個突破,是不是就代表我們馬上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了?那可未必。

首先,核融合的研究突破目前仍止於實驗室階段,實驗燃料和雷射的控制需要更精密的計算和調整;等到研究更成熟穩定、可以商業化並建廠發電,恐怕還需要數十年。

其次,核融合的成本高昂也是一大弱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造價卅五億美元(約台幣一千零七十四億元),全球最大的環磁機、位於南法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造價及投入的研發經費已超過兩百億美元(約台幣六千一百四十億元)。

核融合投資 美占大多數

根據「核融合產業協會」,投入核融合研究開發的企業全球約有卅多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在美國,獲得的投資合計近五十億美元。

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衍生公司「聯邦融合系統」頗受看好,技術也在最先進之列。這家公司已獲得近廿億美元投資,已在波士頓市郊開始建造測試用的核融合反應爐。

核融合產業協會指出,投入研發小規模核融合的企業中,大多數期待能在二○三○年代開始投入發電運作,對電網供電。不過協會也老實說,這個目標的理想性大於現實性。

初期成本高 窮國難負擔

即使二○三○年代小型核融合電廠真的實現,初期的建廠和發電成本必然相當高昂,不是每個國家都負擔得起。

二○一五年簽署的巴黎協定,要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增加攝氏兩度以內,並更進一步,致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化前增加攝氏一點五度之內。

氣候科學家指出,如果要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標,與其冀望還無法商業化的核融合技術,不如把對抗氣候變遷的近期目標著眼於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

相關新聞

微軟將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人工智慧(AI)大廠G42,投資15億美元。據悉美國官員先前與G42展開幕後磋商。路透 微軟...
擬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徵關稅至25%,並啟動對中國造船業的調查。  美國總統拜登備戰大選拚連任之際,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外媒報導,...
優市場預期;經濟恢復消費不及生產,需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發展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小幅上調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原因是美國和一些新興市場表現強勁,不過同時也警告,在持續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