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時隔八年,美國在13日起於華府舉辦美非領袖峰會,美國總統拜登14日則在美非商業論壇宣布,美國將「全力投入」(all in)非洲的未來,承諾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政府資金和私人投資,幫助非洲的國家與企業,更將支持非洲聯盟入G20。雖整場會議對中國隻字不提,與其較勁意味卻不言可喻。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中晶片戰越發白熱化,美國正準備聯合荷蘭與日本,對中國推出新一波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之際,中國政府則預計提出 1 兆人民幣補助各半導體企業。外界擔心,中國此舉將掀起成熟製程產品的價格戰,未來發展將更瞬息萬變。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據洞察及策略諮詢顧問公司 GlobeScan 的最新調查發現,65% 的人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40% 的受訪者表示,氣候變遷是不想生育的主要原因。
氣候變遷議題是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之間,合作與攻防的重要籌碼,此前因「降低通膨法案」出現矛盾的美歐重新推進氣候合作,鋼鋁產能過剩的中國恐成最新矛頭指向,或被徵收新關稅。
美國國防部近期發布「中國軍力報告」,列出中共對台4大可能軍事行動,包括海空封鎖、有限度武力行動、飛彈空襲及入侵等;報告指出,中共去年加大對台灣的外交、經濟、政治及軍事施壓,若中共達成2027年建軍目標,將更有能力統一台灣。
隨著中國加強施壓台灣,消息人士披露,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 9 月在主要政治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 North Atlantic Council )召集下,首度為了台灣舉行專門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