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催生的嬰兒潮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人口變化

新冠疫情期間封鎖期間外界一般認為會帶來一波嬰兒潮,但令人吃驚的是,全世界反倒要面臨的是嬰兒低潮。除了東亞各國紛紛在今年年初來到人口負成長,研究也顯示美國正面臨百年來最大的生育下滑,而在歐洲部分地區,下滑幅度更大。

對人口研究學者來說,嬰兒低潮並非新鮮事。「看到新冠大流行的嚴重性,我並不感驚訝,」馬里蘭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科恩(Philip N. Cohen)說,「但這樣的事正在發生,還是令人震驚。去年6月,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經濟學家估計,美國出生的嬰兒將減少30萬至50萬。與此同時,歐洲的一項生育計劃調查顯示,在德國和法國有50%原本計劃在2020年生孩子的人將推遲生育。在意大利,37%的人表示已經完全放棄這個想法。

疫情爆發9個月後,法國、韓國、台灣、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都報告了12月或1月的月度出生數據,皆是20多年來的最低值;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顯示,2020年12月份的出生人數下降8%;而意大利的早期數據顯示,今年年初的嬰兒出生率下降21.6%,西班牙報告的出生率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數據下降了20%。

約書亞·威爾德(Joshua Wilde)和他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mographic Research) 的團隊預測到這種下降趨勢。他們的研究表明,至少在美國,這種影響可能會持續幾個月,2020年10月,他們預測到2021年2月出生率將下降15.2%。這將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出生率的最大跌幅,持續時間比2008年經濟衰退甚至1929年大蕭條的影響還要長。

而出生率的成長與否,某些論點是其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不同國家的歷史顯示,經濟信心導致出生率上升,不確定性導致出生率下降。對歐洲成年人生育計劃的研究發現,德國、法國和英國居住在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嚴重地區的人更有可能推遲生育;與此同時,一些應對疫情相對較好的北歐富裕國家,如荷蘭、挪威、丹麥和芬蘭,2020年12月或2021年1月的出生率幾乎沒有下降。

然而,對於經濟發展較好國家的中產階級來說,孩子是一種選擇,但相對弱勢的國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根據聯合國性與生殖健康機構表示,新冠大流行已導致115個國家的近1200萬女性失去計劃生育服務,並可能導致140萬例意外懷孕,僅在印尼,政府就預測這場大流行將多出生50萬名嬰兒,印尼的國家計劃生育機構說,多達1000萬人停止使用避孕藥和工具,因為他們在那段時間診所或藥店不開門。這樣極端的情下若隨著疫情無法趨緩持續下去,整個世界將造成更大的隔閡與差距。

相關新聞

 行政院長卓榮泰決心打造具台灣特色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並創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將其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全力推動,...
7 月 26 日大罷免浪潮來襲,第一波將鎖定 24 名國民黨籍立委及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雙方人馬各自卯足全力,力拼多數民意支持。...
影響一國匯率走向因素相當複雜,除主要之基本面考量,如一國GDP成長率、利率水準、區域貨幣傳導效應等,因匯率係相對概念,涉及當事之兩國,...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