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6月各大央行動作頻頻。英格蘭銀行(BOE)連續第13次升息,且一舉升息2碼;歐洲央行(ECB)升息1碼,並暗示還要再升;澳洲及加拿大央行則是在暫停升息之後,又恢復升息,挪威與瑞士央行繼續升息;連土耳其新任央行總裁也違逆總統厄多安的意願,悍然大幅升息。反觀美國聯準會(Fed),雖然並未升息,卻提高通膨率預估,並暗示高利率將維持更久。

這些事件加在一起,意義絕不一般。各國央行對抗通膨已經歷時兩年之後,情勢依然如此混亂,...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日本的上市企業利潤在2022年度創出歷史新高。QUICK的統計顯示,本財年和下一財年的凈利潤將持續增加,預計將繼續刷新利潤新高。 從整體經濟來看,日本持續近30年的通貨緊縮的終結即將到來。今年1~3月的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環比年化增長1.6%,但名義GDP增長7.1%。名義GDP按年計算達到570萬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台灣美國商會昨公布「二○二三台灣白皮書」,呼籲台灣政府把握當下機會,來改善商業環境以鼓勵投資;但對於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認為台灣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不但影響產業發展,也衝擊國家安全,呼籲政府應提出確保供電無虞的政策藍圖。

台積電6日舉辦股東會, 董事長劉德音除針對地緣政治的風險提出回應,認為台灣半導體對其反而具有冷卻作用,也針對國內 綠電 不足,呼籲「政府需要通盤檢討綠電發展政策」,來因應未來趨勢。

經濟重啟後復甦速度緩慢、通貨緊縮擔憂、海外資金離開的3股逆風襲來,目前中國股市下跌和人民幣貶值同時進行。長期利率降至約半年以來的低位,再次接近歷史最低水平。提振經濟的貨幣寬鬆政策有可能導致人民幣進一步貶值,因此中國面臨艱難的政策運營。

戴蒙指出,金融危機不斷發生,都是因為短期債務的問題。在現代金融體系,「銀行」的角色可能還由其他金融中介機構來扮演,如雷曼兄弟。「銀行」的擠兌因此不限於銀行,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加密貨幣、雷曼兄弟、短天期證券化資產等,都可能發生擠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