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美國 總統拜登日前簽署「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正式完成立法。首批協定包括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反貪腐、中小企業及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項議題。而在第一批完成後,雙方將就農業、標準、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及國營事業等其他七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台美可以達成協議,當然是正面的,未來也應持續完成其他項目,有利於台美關係的精進,但是國內對此協議宜有正確解讀。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反映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大轉軌。...

據路透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於8月18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會晤,預計在大衛營(Camp David)舉行領袖峰會;據悉三國領導人將在峰會後的共同聲明中,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全球企業業績時隔1個季度出現了利潤減少。2023年4~6月凈利潤同比下降3%。中國經濟低迷波及全球,材料、化工和電子等行業的利潤減少。另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企業實現復甦,規模達到整體的1成。 由於歐美的利率上調,銀行等金融企業也實現了利潤增長,構成支撐。如果中國的經濟停滯持續,今年下半年全球的企業業績有可能進一步停滯不前。

利用QUICK FactSet的數據,統計了日美歐中等的約1萬1000家主要上市企業(...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全球供應鏈持續移轉,工總理事長苗豐強8日直言,兩岸情勢已成為不利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建議召開「兩岸國是會議」,突破當前兩岸僵局,讓台灣能在紛亂世潮中「破浪前行」。

工總8日發布「2023工總白皮書」,點出台灣面臨「九大挑戰」,並提出「台灣六需」與「八項行動策略」,全都繞不開兩岸;加上適逢總統大選年,工總以「破浪前行」為題,向「當政者」,也對所有「為政者」提出建言。

工總在白皮書中建議,「...

東協經濟整合傳出重要發展, 目前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已經實施,菲律賓也即將跟進;這個計畫的目的在支持並促進跨境貿易結算、投資、匯款和其他經濟活動,實現在東南亞建立相容金融生態系的目標。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 美國 獨霸世界,不可一世。但沒想到,進入廿一世紀後,中國大陸迅速崛起。美國豈能容忍中國追趕,遂無所不用其極打壓及圍堵中國,目前雖勝負難分,但從大數據看,美國經濟霸權相對的已在快速衰敗中。

先就美國國內經濟看:

一、就國內總資源供需而言,一次大戰後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生產國,但由於人民的大肆揮霍,至一九七○年代後期即有供不應求之勢,每年要靠入超來支持。二○二二年其淨負債飆至十六兆美元,...

去全球化大家喊的越來越響,卻沒幾個人深入思考這個變化即將帶來的政治、經濟與產業衝擊。7月初,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出席工商協進會時演講指出,全球化已被重新定義:「全球化已經讓位給國家安全以及科技、經濟的競賽,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定調為競爭高於合作。」如果,台灣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是根植於全球化的精密分工,那台灣接下來又該怎麼整軍經武做好準備?

從信仰全球化到去全球化,根本不可能像切蛋糕一樣,輕輕鬆鬆的就一刀切開。美國的「小院高牆」和「...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