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繼眾議院後,美國聯邦參議院18日晚間以「一致同意」方式通過「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該協定能讓雙邊企業達到互惠、互利。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也說,後續將由台美雙方行政部門密切合作,為台美爭取最大利益。
夏天才剛開始,全球高溫頻頻破紀錄。世界氣象組織(WMO)10日一連報告數個紀錄,根據初步數據,7月第一周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周;6月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海洋也躲不過熱浪,5月和6月的全球海面溫度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南極海冰面積在6月達到有衛星觀測紀錄以來同期新低。
路透依據看到的文件草案指出,以法國為首的歐盟擁核派十一日將向歐盟執委會(EC)提交一份文件,要求歐盟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場域將核能「一視同仁」。歐盟擁核派指出,儘管歐盟已將核電納入綠能,卻未能在法律及資金上平等對待核產業。路透指出,在歐盟今年氣候及能源關鍵法案中,核能已成為成員國間長期未解的癥結。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領袖本週開會時稱,應讓烏克蘭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加入北約,粉碎烏國立即獲邀入盟的希望,不過烏克蘭仍在峰會中取得多項實質收穫。
當代國際秩序的建立,舉凡安全、貿易、金融到人權、環境等,大抵皆以美國為首,其他已開發國家協力、發展中或後進國家跟隨之。這套常被詮釋為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國際秩序,從冷戰時期沿用至今。儘管各種批評不斷,認為其過度向美國傾斜,制度不公,但在後冷戰單極權力結構的體系中,重塑國際秩序並非單一國家可輕易做到。而集五大南方國家的BRICS,無論人口、經濟規模、天然資源,在全球占比可觀,其動向也就備受矚目。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計本月6日至9日訪問中國,外界預期雙方將針對一系列問題進行討論,包括對中國新版「反間諜法」和表達新疆人權議題的擔憂,但一般預期這次訪中行不會有重大突破,目的僅限與中國建立長期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