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掰了高塔半導體,還得付百億分手費
英特爾(Intel)宣布終止與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的收購。該廠收購破局的原因在於英特爾無法在約定日期內獲得中國政府的批准,英特爾將向高塔支付3.53億美元的分手費(約台幣111億元)。
英特爾併購高塔為何失敗?
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公司執行董事周容羽表示,不同國家都有審查併購的監管機關,標準不盡相同。高塔半導體在中國的營業額超過1億美元,應已構成接受反壟斷審查的要件,英特爾想要併購高塔,就必須獲得中國政府的批准。
周容羽分析:「今天的結果其實不太意外,因為中美科技戰的局勢,加上高塔的成熟製程市占只略低於中芯國際一些,是中國在扶植成熟製程下的競爭者。」換句話說,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歐、美系大廠想要併購須經中國審查的公司,恐怕都不容易。
原因二:晶圓廠選邊站,兩邊為難
跨國研調分析師指出,當前美、中兩國形成兩大體系,加入美系隊伍的晶圓廠,出產的晶片就難以獲得中國企業的採用。若英特爾成功併購高塔,中企未來將無法使用太多高塔的晶片產能。
如同圍棋的圈地越多即獲勝的規則,北京及華盛頓都希望掌握更多半導體產能,加上美國對中國的種種技術管制,不予併購許可自然成為中國反向制衡的手段之一。
併購告吹會帶來什麼影響?分析師表示,英特爾在成熟製程的產能,將無法與競爭對手匹敵。舉例來說,由於英特爾還必須滿足自家產品的生產需求,可能無法滿足想同時下單Intel7和22奈米的客戶,提供單一的完整解決方案。
但分析師認為,英特爾雖然沒有成功併購高塔,「對整體戰略影響不大,他們這幾年正在拆分產品線。」
分析師解釋,例如讓汽車自駕技術商Mobileye獨立上市或將迷你PC事業賣給華碩,都可解讀成英特爾正在積極「瘦身」,精簡產品線。他認為,這意味著英特爾想將資源集中在本業,也就是IC設計上,「多角化經營對不見得對英特爾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