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印太地區的西太平洋作為美中軍事博弈的前沿最近成為五角大樓和國防專家的熱議焦點,以應對中國“嚴峻持續“的軍事能力增長。專家認為, 中國因不受《中程導彈條約》限制,導彈數量超過美俄和其他地區總和,外加海軍迅猛發展,已經在西太平洋與美國拉開了海權爭奪,這是美國冷戰以來首次在印太地區面臨挑戰。
七國工業集團(G7)峰會聯合公報在新疆、香港、台灣等問題上,嚴詞點名中國,引來中國駐英國使館強硬回應,稱「歪曲事實」、「顛倒是非」,對中國內政橫加干涉,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暴露美國等少數國家的險惡用心,對此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第31屆北約峰會落幕,「中國帶來系統性挑戰」首度納入北約公報內容;不過,北約成員國將持續在可能之處與中國大陸維持建設性對話,互惠的透明與理解將使北約和中方均受惠。
據《人間福報》社論指出,疫情升溫,許多產業受到影響,暫停營業或宣布倒閉,儘管政府緊急推出了紓困4.0措施,但紓困金額及時程終究有限,許多人仍深陷疫情海嘯中。
國內5月爆發本土疫情,衝擊內需產業。主計總處10日指出,5月國內疫情迅速升溫,一下子就進入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對內需產業之負面衝擊可能比去年更大,預計將從工時、薪資減少,逐步擴大到受僱員工人數減少。
編按:繼上週二(8日),商總提出七大建議,期盼政府一定要參採。今(15日)工總發布「國內本土新冠疫情對產業影響調查報告」,更認為加速施打疫苗是跨產業別的重大共識,呼籲政府儘速完成疫苗採購與施打,建立產業防疫SOP,比紓困更為重要。
2021年影響人民生活及全球產業最大的課題是COVID-19疫情,值此供應鏈面臨重組之際,經濟部與歐洲經貿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為因應全球供應鏈快速變化,將於6月22日12:30~17:00透過線上會議,攜手舉辦「2021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論壇」。
緊接七國集團(G7)峰會之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領袖會議將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會後公報10度提到中國,指中國構成系統性挑戰;公報並提到將加強與日韓紐澳等亞太夥伴的政治對話與實質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