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彭博社》報導,亞洲各地重新實施對變種新冠病毒的限制,因此削弱了消費者支出,亞洲各地一些最大經濟體的通脹可能會繼續走高。

聯準會(Fed)7日公布的6月決策會議紀錄顯示,與會官員上月普遍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尚未達到出現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的程度,但一致認為,須為通膨或其他風險實現的可能情況做好採取行動的準備。

據《經濟日報》趨勢觀察,亞洲去年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經濟表現稱冠全球,如今隨著西方國家施打疫苗步調遙遙領先,經濟復甦後來居上;台灣因疫苗接種速度緩慢,全球列為後段班,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儘管全台疫情嚴峻,主要經濟持續保持寬鬆,本年通膨還算溫和,決議不調整利率,央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仍能保5%。

編按:美印太協調官坎貝爾昨(2日)提及中美共存,是中美領導人於10月G20會議期間,有可能進行會唔?據《路透社》報導,坎貝爾表示,中國和美國有可能和平共處,但挑戰是巨大的,中國已經變得愈發堅定自信。在台灣問題上,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

繼台灣與美國上周已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對話。經濟部今天晚間表示,部長王美花1日與澳洲貿易觀光暨投資部長特漢(DanTehan)視訊,雙方就國際經貿情勢、能源、生技、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等交換意見;王美花接受特漢邀請,出席澳洲辦事處7月29日舉辦的氫能研討會。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彭博報導指出,在評估23個經濟體央行的貨幣政策展望後,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日本銀行(央行)、英國央行及加拿大央行到年底基準利率都可能按兵不動,Fed、ECB、日銀、加國央行甚至到明年底都不會升息。但新興國家與拉丁美洲出現升息潮。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習近平將與馬克宏、梅克爾舉行視訊峰會。習近平強調,希望中歐擴大共識和合作,為妥善應對全球性挑戰發揮重要作用,中方願與歐洲國家一道優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歐盟方面,歐盟商界領袖希望加強對華合作,反對脫鉤,梅克爾、馬克洪籲快簽中歐協定。

俄羅斯總統普亭3日簽署行政命令,批准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提及將採取對稱與非對稱手段,因應外國不友好舉動,並點名美國威脅國際戰略穩定及安全;俄國並在外交政策重點中,表示將與中國、印度發展戰略合作。顯示俄國與美國上月舉行峰會後,莫斯科與西方世界關係依舊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