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中央研究院今(30)日發布「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強調以科技推動為核心,建議從發電端 減碳 ,「創造足夠的零碳電力」為我國淨零策略的重中之重。

針對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選後電價是否大幅上漲,經濟部今 (29) 日指出,能源價格大漲是全球性議題,電價調整也並非政府單方面的政治決定,同時已設有電價審議委員會,由各領域代表組成,未來將持續透過電價審議機制,兼顧電價合理、穩定民生物價,經濟部也尊重電價審議委員會的專業決議。

國科會 今天表示,與 經濟部 及 環保 署共同規劃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關鍵戰略布局策略,聚焦技術、產業應用、法規3面向,將參考產官學各方建議,調整擬於年底前提出的行動計畫草案。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我國2050年淨零規劃,電動運具是重要的一環。交通部22日召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社會溝通會議,提出明年起停止補助柴油公車,2030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電動小客車及機車市售率100%等目標。

國土應該留白,台灣不應插滿風機,能源還有很多替代方案,斷不能以海洋生態、環境和空間為犧牲。

水利署「水利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 (規劃設計篇第二版)」通過第三方公正單位-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查核確認,今(21)日舉辦授證典禮,由BSI東北亞區協理張嘉倫代表頒證,水利署長賴建信代表受證,在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見證下,典禮順利圓滿完成。

我國森林、海洋、土壤三大自然碳匯路徑出爐。透過推動新植造林、國產材利用等政策,農委會提出2030年自然碳匯增量135.75萬公噸,2040年達1000萬公噸的目標。相關政策包括推動草生栽培、建立土壤碳匯監測機制,2024年還將推出海草床復育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