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再生能源

路透社今天(11日)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負責人警告,因熱浪和乾旱導致的經濟損失已經使得歐洲的能源危機相形見絀,他並呼籲採取緊急行動遏止氣候變遷。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10)日審查通過核能二廠除役計畫,意味著台電將展開為期25年的除役工作。但攸關除役的核廢料室外乾式貯存設施遲遲無法取得新北市政府核可興建,民間團體建議,應直接興建室內乾貯設施,並早日完備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法規,確保核電廠順利除役。

歐洲議會於今(2022)年7月通過執委會的提案,在《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下,將天然氣、核能正式列入過渡性的「永續經濟活動」項目,未來得以接受永續資金的支持。歐盟執委會強調:「氣候中和是我們的目標和法律義務,我們致力於使用所有可用工具來擺脫高碳排的能源」,顯見歐盟藉由天然氣、核能轉型的企圖心已十分明確。反觀台灣同樣宣示要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但被問及是否有可能重新將核能列為能源選項,經濟部卻表示,台灣已走進民主社會,任何新的能源形式在台灣要使用,都要經過民主選擇。

德國因配合西方制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面臨能源短缺窘境。即便減碳氣候目標恐落空,德國仍準備重啟多座舊的燃煤電廠,聯合內閣的自由民主黨還想讓核電延役。

阻擋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氣候計畫的民主黨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上(7)月27日態度大逆轉,宣布支持《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Bill)。此法案與拜登法案相近,其中3690億美元將用在氣候與能源項目。在參議院民主與共和兩黨議員各半的情況下,曼欽的關鍵一票讓氣候法案通過機率大增。

提案尚需通過眾議院和參議院審議才會成為正式法律。此外,氣候人士也擔心,...

因應俄烏戰爭,德國是否要在今年底將核電廠除役,國內仍在激烈討論。

全國工業總會今(1)日將公布「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能源、 兩岸關係 、亞太區域運籌中心等將成為白皮書中最重要的建議方向。此外,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協助企業數位轉型等,也是工總會員廠商對政府期待改進最大的項目。

審計部報告指出,2021年底 離岸風電 累計數較目標量落差過高, 經濟部 今天回應,COVID-19 疫情 影響離岸風電設置為全球現象,經濟部已和指揮中心合作研擬專案配套措施,估今年底風機累計設置數可達200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