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工商社論》指出,理論上,華融與恒大最終都可以某種形式的「國有化」,來解決債務與經營困境,他們處理方式,直接影響總額超過8,000億美元的中國企業海外債的未來,如果處理不慎,引發外資信心危機,香港作為中國對外吸收全球資金的功能將會受到重大傷害。

《金融時報》報導,20國集團(G20)財長在威尼斯支持七國集團(G7)上月達成的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全球稅收協議。該協議設定了全球最低稅率,並對徵稅權進行了全面改革。為了支持全球企業稅改革協議,歐盟正計劃將其備受爭議的數字稅徵稅計劃推遲至今年秋季。

《工商時報》報導,二十國集團(G20)義大利財長和央行總裁會議支持最低企業稅率協議,但外界仍然懷疑拜登政府是否有能力,說服美國兩黨對立的國會批准該協議。

《德國之聲》以「互聯互通」(connectivity)為關鍵字的歐盟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現在正式開啟了規劃。在此前多年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推動的連接歐亞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國家引發質疑。

20國集團(G20)財金首長發布聯合公報警告,新冠變種病毒和疫苗接種速度不均,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復甦,並首次認定碳定價為對抗氣候變遷的工具之一。G20也支持把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設定為15%,象徵美國財長葉倫取得一大勝利,接下來的挑戰在於如何說服國會接受。

大陸監管層近期緊盯上市申請等投行業務,2021年以來以致逾百件IPO申請案撤回。大陸證監會日前再宣布新規,強化對註冊制下承銷保薦、財務顧問等投行業務的監督,要求券商認真盡責,更好地發揮中介機構「看門人」作用。

《路透社》報導,中國央行意外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1,540億美元)。此舉提醒投資者,即使是大型經濟體也可能在新冠疫情持續之際偶爾需要提振一下。

未來跨國公司將被課15%的公司稅!G20國家9日召開財長會議,10日閉幕時達成共識,將開始制定有關大型跨國公司需要徵收15%公司稅的法律。由於臉書、亞馬遜等大公司透過在避稅天堂設立總部逃稅,讓各國收不到大公司的稅而面臨財政短缺的問題,因此希望藉此收到稅,並制約大公司的跨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