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美聯儲(FRB)的量化緊縮對於由資金過剩引起的泡沫而言是「天敵」。將不可避免增加對資産市場的影響。市場vs中央銀行的對立導致資産價格劇烈波動,2008年9月雷曼危機前後顯現出來的警惕信號接連出現。8月美CPI上漲率超過市場預期,FRB正阻擋過去兩年半膨脹起的美股市、住房、創新3大泡沫。

拜登總統簽署生效的美國「通膨削減法案」,民主黨跟美國民眾是贏家,南韓則是氣極敗壞;台灣雖無立即影響,但面對美國越發露骨的「經濟謀略」(Economic statecraft)作為,同樣須高度謹慎因應。當美國不再將遵守規則、維護全球經貿秩序當成天職,愈發效法中國大陸,用經濟當工具來達成政治、戰略,及外交目標的「經濟謀略」作為,外加上對岸的「經濟謀略」也多元頻繁,台灣企業及政府都要立即以這個「新世界假想」,展開風險評估及因應布局。

勞動部9月1日將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根據主計總處發布的經濟成長率及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推估,再加上年底六都選舉助陣,明年基本工資看來非漲不可,調幅更有可能達到4.8%。但工總調查發現,超過6成產業看壞未來經濟前景,若基本工資調幅過高,將再加速推升製造業成本上揚。

中央銀行公布7月,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滑落至6.67%,向下穿破M2年增率6.99%,為令投資人聞之色變的貨幣「死亡交叉」。市場認為此為股市資金動能緊縮訊號、恐不利台股表現。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信心喊話,「國內流動性非常充沛,足以支應經濟活動所需。」

美國 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Holcomb)於8月21日至24日率領經貿及學術代表團訪問台灣;據紐約時報報導,此行代表台美雙方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外交部表示,相信此次訪問將有助持續提升與強化雙邊各項關係,並深化台美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

滙豐銀行(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表示:歐美需求放緩將成為亞洲出口商的逆風。而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進一步加劇出口商的難題,目前無法排除亞洲貿易衰退的可能性。

宏碁陳俊聖示警 PC業黑天鵝亂舞,整體產業要小心應對。現在不是看熱鬧的時候,這不是單一事件,是面對整個生態系前景的改變,必須要小心應對。

中研院 經濟所發布「台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 央行以五點回應,包括央行不會為了提高收益犧牲貨幣獨立性,不需要且更不會採取低利率與極低匯率達到盈餘繳庫的預算目標;不會採取低利率與極低匯率追求盈餘繳庫,強調應先立專法,且不宜由外匯存底無償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