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指出,歐美提供軍火、援助難民,並對俄經濟制裁,但戰爭已打了四個月,各國都付出高昂代價,季辛吉建議烏克蘭退讓,雖無情卻實際。

綜合媒體報導,鮑爾連兩日出席國會經濟證詞,重申將「無條件」遏制通膨,加劇衰退疑慮,但他也表示經濟衰退並非不可避免。

台灣經濟動能面臨全球接連利空衝擊,台灣綜合研究院23日公布調整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估值為3.8%,較去年底估測的4.05%,下修0.25個百分點。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表示,全世界都有嚴重的經濟衰退危機,台灣絕對躲不掉,大宗物資上漲導致輸入性通膨壓力大增,帶動國內物價走升,也讓出口陷入較高的不確定性,整體經濟遠不如去年底預測的樂觀。

俄烏戰爭2022年2月開戰以來已近四個月,戰事膠著,我國金融業資金也大撤退。金管會統計至2022年5月底,我國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業、國人持有基金對俄羅斯曝險金額達1,230.26億元,雖然仍破千億元,但較2月底時已減少了401.62億元。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指出 全球化並沒有消亡。它甚至可能並未步入末路。但是它確實在發生變化。在此過程中,塑造它的機構——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也在被迫改變。我們正在邁向一個不同且困難得多的世界。不過,在設定新的航向時,我們需要避免一些錯誤。以下是七大錯誤。

拜登政府一直面臨壓力,要求降低部分或全部關稅,戴琪表示,貿易談判代表永遠不會放棄槓桿。

美國商會的《2022台灣白皮書》,向華府提出8項建言,其中,特別針對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急切呼籲拜登政府展開協商,更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大戰略價值,若有進展,也將對台灣日後參與多邊協定,例如IPEF、CPTPP,發揮到「領頭作用」,「面對強勢的中國,與台灣簽署BTA將對台美經濟乃至安全層面均有助益」。

台灣 美國商會 發布「2022台灣白皮書」,台灣美國商會副會長吳王小珍指出,穩定的能源供應、人才庫建構、開放邊境,是目前台灣最急切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針對 供電 穩定性的隱憂,吳王小珍直言,已是會員「越來越擔心的議題」。對此,王美花回應,台灣未來供電供水確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