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中前行:全球供應鏈重組下,台灣扣件產業的「危機與轉機」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東南亞國家低成本競爭,扣件產業面臨嚴峻的成本及轉型壓力。

台灣長年來扮演著美國「最大扣件進口國」的角色,產品包括螺絲、螺帽等固件。據統計,在2024年美國扣件進口總額71億美元中,台灣就占32%,穩居第一。

在川普的新關稅架構下,今年台灣扣件進口至美國的平均每噸成本預計將會提高18-30%,加上近幾個月匯損,間接降低了廠商的利潤及國際競爭力。

然而,外界認為現今美國國內仍出現工業、航太扣件的結構性缺口,台商能夠憑藉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在風暴中前行。特別是,美中談判仍進行中,台商最大的扣件競爭者「中國」的對等關稅仍未定調,陸廠扣件出口前景茫茫,正是台廠的機會。

《惠達雜誌》(The Fastener World)扣件市場研究專家Sharareh Shahidi今年6月預測,除非中美雙方未來能夠擬定新的貿易協定,否則對美銷售下降趨向將成為必然。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雖具低成本競爭力,但台灣扣件產業則更具條件。據《惠達雜誌》8月最新一期季刊指出,台灣必須「升級,並優化具競爭性的產品、製程及服務」,而非過度投入跨域、跨區域、跨產業轉型,以免浪費時間、資源及人力成本。

台灣扣件產業屢屢在經濟震盪中展現韌性。《惠達雜誌》指出,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台灣扣件出口重量因台幣升值而重挫15%,但隨即在2022年回升了18%。類似的模式在2008年金融海嘯、2022年COVID-19都曾上演,台灣扣件出口動能總能在台幣升值後「先重創,再於次年回升」,過去20年間台灣雖然強碰金融海嘯、中美貿易戰及COVID-19,但時至今日出口總額反倒成長了80%,印證台灣扣件產業在震盪中求成長的韌性。

據媒體報導,專家指出,台灣扣件產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未來除面對關稅、匯率問題外,業者還必須面對全球要求淨零碳排的挑戰,必須提前佈局碳中和、ESG,儘速符合國際新規範,方能殺出重圍。報導中也反映,業者期盼政府能在融資給予寬限,並協助數位轉型、打造自有品牌,早日脫離以代工為主的經營模式。

綜合整理/本會研究企劃助理 蘇翊榮

相關新聞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一直以來,我們常常聽見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或是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這一類的說法,但事實上,說的都是過多資源集中到了少數受益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