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法庭停擺爭議 外界呼籲總統應提名適格適任人選
在野黨修改憲法訴訟法,明定參與評議的大法官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賴清德總統提名人選全遭封殺,憲法法庭癱瘓。大法官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昨發聲,指「大法官須遵守現行有效之憲法訴訟法規定」,指大法官合法組織門檻是十人,不得違法評議;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也表示,真正解決之道還是請賴總統盡速提出適任人選。
司法院前院長許宗力等七名大法官去年十月底任滿,大法官僅餘八名,總統提名的兩波新任人選全未通過。蔡宗珍等三名大法官昨發出五點聲明表示,大法官負有憲法忠誠義務,必須恪遵憲法,守護憲法秩序,不得自外於憲法,亦「不得以違憲方式自我擴權,恣意行使大法官職權」。
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認為,大法官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憲法訴訟法規定」;憲訴法規定,大法官審理已受理案件的合法組織門檻是十人,若大法官人數低於十人,原則上無法組成合法的憲法法庭,不得進行已受理案件的評議;憲法法庭組織不合法,所作評議自屬違法。她們認為基於守護憲法義務,大法官「不應參與案件之違法評議與判決」。
三人表示,在守憲前提下,也努力透過法理解釋,尋求突破大法官人數不足所產生的困境,這幾個月來已多次提出具體建議,和不同意見大法官溝通。
民眾黨團表示,三位大法官的聲明清楚界定大法官職權範圍、恪守大法官的獨立性,清楚凸顯行政院長卓榮泰的違法濫紀,不僅視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律為無物,更自命大法官踐踏憲政體制、權力分立原則。
翁曉玲指出,三位大法官尊重憲法訴訟法中的評議門檻非常正確,且令人感到非常敬佩。她推測,可能大法官中有一派認為可以無視門檻,直接做成憲法判決,另一派則認為要守護憲法,想必三位大法官應該是承受不少壓力,因此對外發聲明。她說,「賴總統不應給憲法法庭壓力」,應盡速提出適任且專業的大法官人選,若還是提名「綠友友」,那當然就不會過。
大法官內部 意見仍分歧
累計至八月底,憲法法庭有三六○件未結案,其中人民聲請案占三二七件。大法官呂太郎、謝銘洋、陳忠五、尤伯祥日前於憲法法庭一起不受理案出具不同意見書,直言「憲訴法不能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權」,對照蔡宗珍等三人昨天聲明,顯示現有大法官內部意見的分歧。
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廖元豪指出,憲法法庭癱瘓最重要關鍵在於「人數不足」,政治對抗造成憲政空轉,此事該由「政治」解決,大法官不宜公親變事主。
廖元豪指出,從不同意見書、聲明中可以得知,大法官內部有很多討論、溝通,甚至有一點關係緊張。他認為,呂太郎等四人在不受理裁定「借題發揮」,跨越司法界線,且憲法訴訟法本於限制憲法法庭、大法官,若輕易將規範自身的法條宣告違憲,此舉非常危險。
他說,楊惠欽等三人聲明內容正確,也符合正常法律解釋,「沒有憲訴法,也就沒有憲法法庭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