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誰說了算?教授用AI把關:企業有無漂綠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對於企業是否「漂綠」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媒體充斥企業積極採取永續行動的訊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如何減少浪費、如何提升回收率等等。更多企業重視永續固然值得肯定,但正面報導增加的同時,對於企業是否「漂綠」——誇大、錯誤引導甚至造假其產品、服務真實的環境效益,以吸引具有環保意識的投資者和消費者——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如何確認企業聲稱的永續行動屬實?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開發一項演算法欲作為解方。都柏林大學商學院教授Andreas Hoepner表示:「『永續』是一個相當廣泛的詞彙,若無人把關,企業都可以暢所欲言、捏造故事,那麼恐會偏離永續的核心價值。」

Hoepner組成名為「GreenWatch」的團隊,運用 AI人工智慧來監控700家企業的發聲管道,包含網站、媒體等等。接著,他們查核該企業的碳排量,是否在發布永續行為宣稱後每年降低7%,以在 2050年達成淨零(Net Zero)目標。

根據GreenWatch調查成果發現,在他們所監控的企業中,有高達95%組織的永續聲明具漂綠嫌疑;在工業、非必須性消費行業中,有8成企業可能誇大其綠色行動;而在能源產業中,誇大或造假公司之永續作為的情形則不到一半。而以地域來看,在日本有84%的企業的永續宣稱可能有漂綠嫌疑;其次是在美國有75%的企業。

GreenWatch不是唯一運用AI人工智慧在監控企業漂綠行為的單位。瑞士的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和德國的紐倫堡大學(University of Erlangen),皆採用名為「ClimateBert」的模型,來分析企業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 TCFD)」,以確認企業是否僅揭露對自身有利的資訊。TCFD工作小組是2015年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所成立,為企業提供自願性的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獲得國內外企業與政府單位的採納。

蘇黎世大學與紐倫堡大學的合作研究結果宣稱,若要實質地對環境有利,應該要捨棄自發性單位的報告,改採用更具公信力的監管性報告。

本文轉載自《社企流》(原文標題:是永續還是漂綠?這位商學院教授用 AI 把關企業行動)。

相關新聞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