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能源轉型 避免第六缺

在蔡總統首度提出2025能源轉型方案時,外界就警告蔡政府對用電成長的預估太樂觀,圖為裝置速度落後目標的太陽能光電裝置。

去年底舉辦的四大公投案全數不通過,對能源供應影響最大的是核四不商轉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繼續興建。在去年5月兩次無預警大停電後,這次的公投案看似幫蔡政府因停電引發的民怨解套,但從長遠來看卻是讓我國的能源政策失去了檢討推動方向的契機,加上近年企業投資轉趨積極,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表示因為用電增加超出預期,2025能源轉型配比無法如期達成,均加劇企業使用能源與減少碳排的焦慮感。

核四與三接公投的結果,象徵我國2025年邁向非核家園已成定局,因蔡政府無意讓現有核電廠延役,核四也不商轉,三年後供電選項就只剩下天然氣、燃煤與再生能源三種。在蔡政府堅定走向非核道路的同時,美、日、歐卻對核能有不同的想像。發生福島核災的日本繼續使用核電,2030年預估核電占全國發電量的20%。美國官方與民間正在推動快中子反應爐研發計畫,日本官方也考慮加入。歐盟則計畫把核電納入綠色投資項目。

國際間的改變凸顯在2011年福島核災後全球湧現的反核浪潮,正處於一個理性修正的轉折點,這個轉折主要出自於兩個考量:核能仍是穩定供電的選項,在應對迫在眉睫的氣候變遷議題上,核能是當前可接受的選項。在國內,上述兩項考量都不在蔡政府的選項中,企業界對供電夠不夠與綠電夠不夠的質疑聲浪正在加大。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預告台灣一定會缺電,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則示警,政府必須在綠能提升前的過度階段做好超前部署,兩人的談話相當程度反映了整體產業界對供電議題的關注與擔憂。

在供電不足的議題上,2017與2021年兩度出現無預警大停電,雖然這兩次停電對產業界傷害不大,但近年電力供應不穩的情況已成為產業界關心的議題,特別是台積電未來幾年將大幅增加在國內的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用電量持續攀高,對總體供電的穩定度要求愈來愈高,政府除了須保證總體供電足夠,對於區域供電的平衡與電網的可靠度須有更多實質作為。

另一個比缺電更棘手的問題是綠電不夠。去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決議各國都要加速推動減碳,歐盟碳關稅明年就要上路,近期企業界最常聽到的關鍵字是永續與減碳。以台積電為例,承諾2025年碳排零成長,2030年時碳排降到2020年的標準,並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這項挑戰十分巨大,台積電幾乎已買盡國內主要的綠電憑證,劉德音日前公開呼籲政府要對綠電超前部署,可看出台積電上下對綠電不夠的警惕。

政府預計今年底前提出減碳路徑與時間表,因為多數企業已展開應對COP26與明年歐盟碳關稅上路,若到下半年才公布國家減碳總體計畫與時程,對企業而言這樣的速度太慢。政府應更全面的與企業溝通,告知目前能源供應的現況、推動能源轉型的進度,以及2025能源配比無法達標的配套措施。企業對能源供應整體情況有更全面的瞭解,有助企業依照自身發展需要訂出能源使用與減碳計畫。

過去十多年企業關注能源議題多數放在穩定供電與合理電價上,未來還必須加入碳排選項。我國推動風電與太陽能光電已見瓶頸,前者受限風場開發成本,後者受限太陽能光電設立位址漸少。以日本的經驗為例,日本的綠能除水力、太陽能與風電外,還有生質能源,台灣在此項目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地、水、電、才、工五缺是企業長年面對的挑戰,未來數十年會新增第六缺:缺減碳。產業界應對減碳千頭萬緒,最好的起點是政府坦率告知能源轉型現況,讓企業發展有所依據,減碳之路才能穩定前行。

相關新聞

針對有民眾的保單被視為資產,遭到法院強制執行,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昨日在立院財委會主張,屬於人身安全的保障型保單,像是健康險或醫療險,...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