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永續企業組織?

永續發展是近來企業經營非常重要的名詞,其意義為「滿足人類當前需求、又不損害後代子孫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例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此當前企業不能只考量自己能永續,還要關注環境保護,不要損害後代子孫的生存環境。再者,企業經營不能製造社會不公平、不和諧,以及不要加大貧富差距,亦即企業經營也要關注社會的永續性。

 

換句話說,在失敗的環境與社會之中,即使再成功的企業也不算成功。獲利僅是企業的基本目標,而且要進一步在環境永續(E)、社會永續(S)、企業治理永續(G)方面有所貢獻。因此,要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企業要轉型成永續組織,其有三大特性。

永續組織的第一個特性是全員參與,董事會、各經理部門和執行人員在ESG相關議題的目標有共識,透過跨部門、眾人參與,將ESG融入到公司營運,方能落實與推動。

公司在考量利害關係人需求,以及所屬產業在ESG的國際規範,由董事會核准公司ESG的重大項目(議題)、執行程度,亦即訂下ESG的重大項目的短中長期目標與發展策略,並監督執行成效。要執行上述事項及程序,公司董事會可設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在經理部門可設立跨部門的永續辦公室做為永續發展委員會的規畫及執行單位。永續辦公室可依需要,依照ESG重大項目下設各工作小組,由於ESG議題涵蓋範圍很廣,需要不同專業的員工共同參與。

永續組織的第二個特性是要將永續發展內化到公司的營運,亦即公司本身要轉型永續組織,而非如同過去公司將盈餘一部分捐出或成立文教基金會進行慈善公益活動而已。公司要成為永續組織,必須將ESG方案納入到產品、服務的設計與管理循環。

在產品、服務設計與製造方面,增加使用可回收材料、再生能源,以及強化能源使用效率,已經是必然的趨勢,也需要落實到供應鏈管理。企業應將循環經濟概念納入產品生命週期,改變產品設計方式,實踐綠色產品。調整原物料採購方針,將永續環境納入採購策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浪費,並運用數位技術實現彈性靈活生產,從而減少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而進一步在產品、服務設計注入永續發展元素,亦成為許多公司的核心觀念。

再者,公司要成為永續組織、眾人參與ESG,很重要的是要讓ESG執行者體認到公司的高度重視,因此永續發展執行成效與績效評估、薪酬高度連結,這是相當必要性。永續發展執行成效應該日漸能與財務業績、成本降低等同視之。

永續組織的第三個特性是重視全面風險管理,企業的風險管理不能再只包含營運風險與財務風險,還要包括:新興風險。最明顯的新興風險就是氣候風險,以及當ESG表現未達供應鏈、機構投資人要求時,因而失去訂單或被賣出股票的風險。因此現代的企業經營,必須強調包含新興風險在內之全面風險管理。面對許多過去未見的新興風險,企業韌性是永續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將ESG因子與風險情境納入評估,並透過控制流程整合分析,方能持續鍛鍊企業韌性以因應未知的挑戰。

綜合而言,永續發展將重新塑造公司的營運與風險管理,成為企業價值的重要核心。企業的經營目標不再僅為了股東利益,而是為了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而創造長期價值。(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葉銀華

國立台灣大學商研所財務博士
經歷:香港中文大學經濟金融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日本一橋大學經濟制度研究中心、美國華盛頓大學訪問學者、行政院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委員、行政院金融重建基金評價小組委員兼副召集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屆、第2屆金融研究發展基金管理委員、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專長:公司治理、家族與企業傳承、合併與收購、金融機構管理
 

相關專欄

由台積電永續報告書可知,台積電要降低碳排總量,一個做法就是使用 再生能源 ,而再生能源除了自己發電外(目前仍然很微小),...
有關碳中和、淨零碳排、淨零排放已成為熱門的議題,然而它們之間的差異與意涵為何?真正了解它們的差異,才能避免「淨零排放」淪為口號。
今年二月,台灣將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
今年以來,國際主要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並認為景氣復甦力道不足、甚至有衰退的風險;但各國主要股市上半年卻呈現多頭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