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廢水排放在即 汙染一年後到台灣?!

日本今年夏天即將實施「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計畫,將超過 100 萬立方公尺的核處理水,分次沿著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入太平洋,引起東亞鄰國憂心衝擊全球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台灣方面,立委陳椒華指出,目前台灣檢測進口食品放射物質標準未統一,呼籲建立有公信力的檢測機制。
日本排放核廢水在即 鄰近國家紛表不滿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 Rafael Grossi 預計將在本月4號前往日本,拜訪日本外務大臣林芳等官員,同時也會提交核廢水排入海進程安全性最終報告,日本核監管機構也將發布關鍵評估報告。這兩份報告都支持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排放核廢水,水量相當於 500 座奧運規模的游泳池,日本已向其他國家保證水質安全,符合產業標準、同時也是必要的。目前東電主要透過 ALPS 淨化裝置(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多核素處理系統)處理廢水,預計 2024 年用盡儲存空間。
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導,日本政府一直根據基於科學依據的信息向各國解釋安全性,在5月舉行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G7廣島峰會)上,各國都表示支持日本的做法。然而受影響的部分國家,則有與日本政府的解釋完全不同的信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王文彬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私人地下水道,核廢水排入海會對鄰國和太平洋島國帶來風險,認為此舉相當自私,把人類的共同利益置於危險之中。
南韓方面,民眾憂心廢水可能污染海洋,消費者開始囤積調味料;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民主總勞 / KCTU)本月3日,也表示將進行為期兩星期的罷工,除要求尹錫悅政府停止鎮壓工會和修改工會法,阻止日本政府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提高最低工資,擴充公共資源等。
政府過於樂觀 學者指出汙染一年後到台灣
台灣方面,也有許多學者研究處理水排入海對台影響,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表示,依過去實際觀測與海洋數值模式模擬的例子,核廢水排放後大約在 1 年內就會抵達台灣。
吳朝榮表示,從日本福島排放後的氚水模擬來看,在學理上氚水會進入北太平洋副熱帶環流系統,估計從日本北方到加州外海所需的時間,大約是 2~3 年,但這是依循最外圈、最大規模環流的情況。若氚水進入內圈的小規模環流系統,從日本到台灣附近海域的速度會更快。政府預估核廢水排放後 4 年才會到台灣鄰近地區,過於樂觀。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指出,福島核災廢水甚至福島五縣市的食品,只要有嚴謹的檢測溯源機制,民眾就能安心,希望政府參考消費者的經驗,檢討目前的檢測方法,並且邀請各實驗室制定統一檢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