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存廢? 防炒作兼顧首購族

近期預售屋爛尾樓事件和房價過高問題,引發社會極大關注,行政院更制定《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包括限制預售屋轉售、管制私法人購屋等五大重拳,希望藉此壓抑房價。與此同時,呼籲全面取消房產預售制的聲音越來越多。

預售制雖長期存在,但不意味著合理。房地產預售與現階段的市場長期掛鉤,貿然取消或許不太可能,但是長期來看可討論的地方不少。

一、取消預售制會推高房價。期房售價比現房便宜。取消預售制,會提高開發商的自有資金率,這會降低開發商的開發速度和擴張規模。市場上的新房供應量減少,會導致房價上漲。

二、預售制驟然取消會導致大量開發商倒閉。房地產開發算是一個高周轉的行業,預售制取消會使開發商周轉減速,極有可能使一大批資金鏈緊張(資金流吃緊、融資能力差)的中小開發商,因周轉不靈而加速破產,這會加劇「爛尾樓」的產生。

三、開發商建築成本增加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由於開發商資金成本增加,將使這些開發商在最後銷售房子時,將自己興建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

房產預售制度是歷史時期產物,過去房地產發展上確實也發揮了作用,有效解決了房地產開發的資金問題。但如今,開發商利用房產預售制預先收錢,減少了成本費用,卻把風險也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並不合理。

預售本質上屬於商業信用,房地產開發企業一手握著銀行信用,一手握著商業信用,相當於加上了雙重槓桿。這樣雖然有利於房地產企業的快速擴張,但同時也增加了它的脆弱性,資金鏈繃得太緊,容易產生風險,難以控制。

尤其當房地產銷售出現壓力,市場上不免就會出現因資金鏈斷裂、建築成本增加、下包營造廠商違約等各種原因導致建案停工的現象。預售制風險逐漸暴露,嚴重影響了購房者的利益和銀行的資金安全。

因為預售制度的實施已有長久歷史,要從事相關制度改革絕非短期可達,因此,購房者有必要對廠商的資歷(完工實績、公司財務及工務實力、經營者誠信)詳加檢視,乃至於了解建案的財務保全措施(像是確保開發商的預收房款是否專款專用,是否已籌足建案所需的所有資金,這些都是確保建案能否按時如質完工的關鍵因素),才是預售制度下消費者買房的自保之道。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限制預售屋轉售,基本上在防止及限制民眾炒房,立意良善,也是從根本性的源頭做起,但應該將首購族除外,讓房產回復居住屬性,不再淪為炒作的工具。

相關新聞

美6月製造業PMI 三年新高 終值更勝初值,惟ISM數據示警低迷局面未解;歐元區製造業續好轉,力拚脫離緊縮 金融數據供應商標普全球(S&P...
許嘉棟:預期心理牽動跨境資金 影響台幣升貶 台幣 匯率繼五月初的「史詩級」升值後,六月中及近日繼續走升,今年以來至昨日(七月一日)為止,...
新北地方法院於2025年6月24日 宣判 ,認定七法公司(Lawsnote)利用網路爬蟲大量擷取並重製法源公司所建構之法規沿革與註解內容,...
7月9日最後期限 川普稱不再暫緩 美媒指印尼、越南、韓國亦協商有望  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於7月9日截止,大限距今僅剩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