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搶光綠電 能源政策走向死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十八日公告,自二○一七年五月迄今已經核發一○六萬張「綠電憑證」,進入交易市場的數量為九十一萬張,其中有八十九點五萬張由台積電取得,相當於八點九五億度綠電,其餘的一點五萬張,則是由台達電等五、六家科技公司購得。

面對國際減碳與淨零碳排趨勢,以及歐盟邊境碳稅課徵即將於明年開始試行的壓力,在化石燃料已註定成為我國未來供電主力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無不絞盡腦汁尋求減碳的替代解方,綠電憑證於是成為搶手商品。

然而,現實是憑證數量有限且幾乎由台積電獨得。其他有迫切潔淨電力需求的企業即便向政府求助,在現行非核且火電為主的能源政策下,恐也無濟於事,最終還是得自謀生路,從國際憑證市場下手。至於「護國神山」的潔淨電力需求到底有多高?以去年為例,台積電實際用電量接近一七○億度,扣除核電再生能源電力的貢獻後,有一四三億度是來自含碳電力。若真以淨零碳電力為目標,目前購得的九億度綠電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歸根究柢唯有上位的能源政策務實調整,才是解決企業潔淨電力需求孔急的關鍵。

經濟部能源局上周公告去年全年用電量,不僅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二九○九億度,更較前一年一口氣增加一○九億度,三點九%增幅也是過去十年最高。台商回流與經濟狀況好轉,都是導致用電需求大增的原因。

公告中有兩項數據值得特別留意。首先,火力發電占比延續前年的上升趨勢,再增一點一%,達到八十三點三七%。由於現有的三部核電機組將從明年開始接連除役至二○二五年,為能有效填補缺口,同為基載的燃煤發電占比勢必無法由目前的四十四%快速調降。而且,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未完工啟用前,燃氣發電占比也不可能從目前的卅七%一舉超越燃煤電力。換言之,希望透過增氣減煤來進行空汙改善,也就不必期待了。

其次,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大幅低於十二%的原訂規畫目標,僅較前一年增加○點六%,來到六%。去年總計一七四億度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中,可提供綠電憑證的風電與光電共發出一○二億度,占全台用電量的三點五%,明顯無法滿足國內所有企業的潔淨電力需求。台積電每年用電量向來為半導體業之最,未來坐落於高雄的六座晶圓新廠全數完工上線後,台積電每年用電占比更將從目前的近六%進一步提高到逾十%。

面對風、光兩電開發進度一再落後預期的窘境,不僅綠電不足衝擊企業的潔淨電力取得,替代供電若無核電支援,也只能別無選擇地不斷加碼火電。屆時的問題不只是全台企業難逃碳稅衝擊而已,全民也將承受空汙改善落空惡果。

長期來看,供電源頭若無法重新轉型為核能與再生能源共生的潔淨能源,前述的碳稅衝擊與空汙問題不但無法解決,甚至還將加劇。主事者不思改變,光憑口號式的供電無虞保證及以綠廢核主張,不僅毫無助益,更將帶領全民走向無解死路。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