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測站〉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美中印為最

IMF今預估全球今年經濟將成長3.2%,遠不如2021年的擴張6.1%。IMF不斷下調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10月估的4.9%降至今年1月估的4.4%、4月再下修至3.6%。全球明年經濟成長率料進一步放緩至2.9%,自4月預估的3.6%大幅調降。

IMF並警告,鑒於一系列風險因素,實際經濟表現可能更糟,全球經濟今明年成長率最低可能下探2.6%與2%。

這些不利因素包括:俄羅斯無預警中斷對於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通膨居高不下迫使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窮國債台高築引發全球金融緊縮,以及中國延長防疫拖累經濟進一步放緩等。  

IMF指出,這次經濟成長下修幅度最大的國家包括美國、大陸及印度。美國今年預估成長率下修一點四個百分點,為百分之二點三,主因上半年表現不如預期,家庭購買力下降及緊縮貨幣政策。大陸預估成長率下修一點一個百分點,為百分之三點三,主因是防疫封禁措施及房市危機。印度下修○點八個百分點,為百分之七點四,幅度相對較小,靠的是外部環境有利及快速緊縮貨幣政策。

IMF認為,全球通膨壓力高漲,恐進一步影響民眾生活水準。IMF預估,已開發經濟體今年通膨率為6.6%、新興市場與開發中經濟體通膨率為9.5%,分別較4月估值上修0.9與0.8個百分點。

IMF強調,壓低通膨應是各國決策官員的「第一優先要務」,「貨幣政策更為緊縮,無可避免將造成經濟成本,但若拖延則只會使成本更高」。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指出:「通膨持續攀升且萬物齊漲,這不僅顯現於能源與食物價格,更擴及服務與商品。通膨水平遠超過多數國家央行設定目標。許多國家薪資成長速度趕不上通膨飆漲。」

IMF下調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主因在於美中經濟成長預估放緩。IMF如今預測,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將放緩至2.3%,明年再降至1%,不如2021年的擴張5.7%,原因在於利率攀升與物價壓力升高恐令民間縮減消費。

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從去年的8.1%放緩至3.3%,遠不如IMF先前預測的成長4.4%,原因在於中國可能延長防疫措施與該國房市危機越演越烈。

至於歐元區今明年經濟成長率分別下修至2.6%與1.2%,低於4月時預估的2.8%與2.3%,原因在於俄烏戰事對於歐洲帶來的衝擊高於預期,包括能源價格高漲與衝擊消費者信心等。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
2025年4月28日,一個原本尋常的週一中午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突然陷入了一場近年來歐洲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