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下一波管制對象? 學者籲加速腳步、納入用電大戶

                                    碳費第一階段徵收對象可能從「排碳大戶」擴及到更多業者。

環保署擬重新研議碳費第一階段徵收對象,可能從年排放2.5萬公噸的「排碳大戶」擴及到更多業者,學者指出,歐盟碳關稅將提前自2025年正式上路,台灣應加速腳步,明年就該對排碳大戶徵收碳費,另外契約用電容量超過800瓩的「用電大戶」也可考慮作為下一波徵收對象。

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若擴大碳費徵收對象,首先要考量碳盤查及驗證上的行政成本,依據現行「能源管理法」,只要契約用電容量超過800瓩就屬於列管的能源用戶,每年要定期申報相關能源資料,包括用油、用煤、用電等,可以進一步促成溫室氣體盤查及能源管理的整合工作,列為下一波碳費徵收對象。

趙家緯表示,基礎加工製品等部分行業別未來用電、排碳量預計會上升,未來也應優先考量徵收碳費,且歐盟碳關稅原訂2026年正式上路,近期研議提前一年,台灣若不加速恐來不及因應國際趨勢,建議至少今年就要修法通過、明年起對排碳大戶收碳費,2025年前納入用電大戶及更多業別。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林彥廷表示,認同碳費擴大徵收對象、落實「汙染者付費」原則,但要評估收取碳費後的減碳效益、配套、輔導措施及衝擊影響,甚至徵收對象若擴大到中小企業時,要考量是否有足夠承受能力。

林彥廷說,碳費徵收過程會有「陣痛期」,要有公正轉型概念及輔導機制,更重要是碳費徵收後的用途為何,工總等團體不斷要求碳費要專款專用、回歸到大企業本身,但若真如此等同是產業補貼政策,「把錢從左邊口袋放到右邊口袋」,根本不公平。

相關新聞

穩定幣在金融市場引起話題,財政部預計10日舉行公股金控與銀行董總例會,據了解,這次會議將聚焦「穩定幣」議題,並請科技專家來簡報;...
國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通報企業達245家、4,863人,較上期增加54家、929人;...
新版財劃法上路,明年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款「爆增」。財政部2026年統籌分配款明細29日出爐,合計數自今年4,676億元增加89%至8,...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 2025年7月18日簽署《穩定幣法案》(The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