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座談活動】請給他們一個翻轉的機會-- 從買泓凱案談弱勢兒少的生命困境

2016年12月初,《16:是誰讓少年帶著痛苦與懼怕走完他的人生》出版,本書紀錄16歲少年買泓凱於2013年於桃園少輔院死亡事件,在監委王美玉不懈地調查之下,死亡真相至今依舊不明。買泓凱生長於弱勢家庭而無法得到健全的照顧,而當他因微罪犯法進入少年矯正機構,反而讓少年無辜命斷於此,而當少年家人欲探知少年死亡真相時而進入司法體系時,卻因官僚系統官官相護而讓事實依舊懸於空中。一個年輕生命的喪失映照出法務矯正體系、官僚體系、社會環境等層層問題。

 買生的案件突顯整個矯正教育體系的問題,對於一時誤入歧途的少年,政府應聯合法律機制與教育輔導機制協助他們回歸正途。目前我國對於非行少年的輔導體系為隸屬法務部的矯正機構,其法源為少年事件處理法[1],其立法基本精神在於保障少年的自我成長並教養之,而非施以刑罰。而從買生案件可檢視目前少年感化機構(桃園、彰化少輔院、新竹誠正中學)的運作方式是否確實達到感化與矯正教育,並讓少年回歸正途?自1999年之後,政策上少年矯正體系從先前的隔離監禁漸改制為學校教育化,並注重少年出校後回歸社會的機制,但這些政策是否被確實落實?而落實這套體系的執行者是否確實盡到教育與輔導的職責?

 買生在獄中出生,由外婆扶養,他生長在單親、隔代教養的家庭,而無法讓他有健全的成長環境。他的案子也突顯台灣弱勢家庭的問題。根據內政部2015年的統計,弱勢家庭占11.52%[2]。非行少年多生長於功能不健全的家庭,少年應在完好的狀態下生長,倘若家庭無法支持,應由政府出面,整合教育體系與社會福利資源來支持他的成長。政府對於弱勢家庭的支持除了金錢上的補助之外,是否更應整合社會福利資源形成一社區網絡平台來協助這些弱勢家庭?而整個社會應該有更多的包容性來共同扶持這些弱勢少年。

參與者 :

倪炎元(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王美玉(監察委員)

柯志恩(立法委員)

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馮燕(台大社工系教授、前政務委員)

李念祖(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理律法律事務所副所長)

蔣月琴(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相關報導:

「買泓凱案」帶出兒少矯正體系弊病,王美玉盼司改國是會議正視

http://www.storm.mg/article/227518

兒少矯正資源不足 監委促正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25000352-260106

買泓凱成「少輔院版洪仲丘」!王美玉:不能官官相護

http://news.tvbs.com.tw/local/709763

相關新聞

全台僅3縣提功能分區圖 政院訂4月1日召集縣市首長討論 施行可能挪後2至3年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
線上刷卡是民眾常使用的方式, 但一次性動態密碼依然會有盜刷問題,金管會將盡力為民排解信用卡用一次性密碼(OTP)遭盜刷的爭議。...
預防警示帳戶、人頭戶,金管會三路並進,一是針對警示帳戶數最多的前五家銀行列入專案列管,要求訂定改善計畫;...
台灣總人口數持續負成長,內政部指出,明年我國婦女總生育率僅有0.95人,並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計2052年總人口數會跌破2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