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遊產業興起 碳排恐增引發環保爭議

經過多年等待,英國億萬富豪布蘭森日前搭乘自家太空船,實現太空旅遊夢想。然而這個壯舉卻引來猛烈批評聲浪,因為這趟旅程留下了大量碳足跡。

隨著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競爭對手、亞馬遜與藍源公司(Blue Origi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將於本月20日搭乘自家太空船上太空,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也計畫在9月進行民用軌道任務「星鏈計畫」(Starlink),新興產業太空旅遊業發現自己正面臨有關環境影響的嚴重質疑。

目前由於火箭發射頻率很低,尚不足以造成嚴重污染。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首席氣候顧問施密特(Gavin Schmidt)告訴法新社,現在火箭發射的碳排量「與其他人類活動,甚至是商用航空相較,都可以忽略不計」。

不過,部分科學家擔心,隨著這項產業面臨大幅增長,長期而言可能造成危害,尤其可能影響高層大氣中的臭氧層。

不論是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富比世雜誌(Forbes)的專欄,或是社群媒體上,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都引來猛烈砲火,許多人批評他們為了把創辦人布蘭森送上太空短短數分鐘的時間,製造出相當於倫敦到紐約商務艙機票的碳排量。

維珍銀河在發給法新社的聲明中解釋,他們「已採取多項措施,以抵消試飛的碳排量,同時也在分析抵消未來載客飛行碳排量的機會,並減少供應鏈碳足跡」。先前這家公司曾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每年進行400趟太空旅行。

根據藍源公司在推特上張貼的一篇論文,與維珍銀河公司的太空船2號(SpaceShipTwo)相比,藍源的太空船更加環保,因為它的燃料採用液態氫和液態氧,燃燒後化為水蒸氣。不過,這也不代表藍源的太空船就是100%環保,因為生產液態氫和液態氧需耗費許多電力。

「永續太空旅遊」(Sustainable Space Tourism,暫譯)一書的作者托伊沃寧(Annette Toivonen)表示:「我們活在氣候變遷的時代,這時候展開會增加碳排的旅遊活動,並不是個好時機」。

托伊沃寧認為,與2000年代初期,即維珍銀河、藍源等公司剛成立時相比,現在世界對氣候危機的認識已經增加許多。他也反問:「如果不能告訴別人你參加了太空旅行,還有誰會想去?」。

相關新聞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不,他們尚在巔峰...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14日)進行今年來第三度訪中行程,傳與小米創始人雷軍會面並留下合影。面對來自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施壓,...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專業預測人士的季度調查,與三個月前相比,經濟學家們現在預計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將更強,衰退風險更低,通貨膨脹也將降溫。
《金融時報》昨日報導,美國防部施壓澳洲及日本,要求其針對「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表態。不過,據《衛報》、《路透社》等消息來源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