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氣候法增調適專章 政策一大進步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指出,二○一四年以來,全球熱浪、乾旱、野火和其他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已遠遠超過自然演變的規律。

人類所採取的調適作為已達到極限,無法避免所有的氣候災害損失。玆舉三個案例說明。

 

首先,○三年八月致命的熱浪席捲歐洲,導致法國約一點五萬人死亡,促使法國政府衛生部門迅速建立了高溫預警、電話諮商和應急處理機制等措施。

 

但在一九年六至七月,再度發生熱浪侵襲,法國南部地區埃羅省韋拉爾格六月廿八日的最高氣溫飆升到四十六攝氏度,創下全法高溫紀錄;而首都巴黎也在七月廿五日創下四十二點六度的歷史性高溫。

 

法國是高度工業化國家,儘管法國已有完善的預警及處理措施,但是全球暖化創造更高的氣溫紀錄,一九年連續兩波熱浪仍然造成法國一四三五人喪生。這就是調適極限。

 

其次,今年三月以來,酷熱提早席捲印度、巴基斯坦和亞洲其他地區,印度北方邦班達的氣溫在四月廿九日達到了四十七點二攝氏度,創下該市一二二年最高紀錄,印度十四億人口中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能夠使用空調。五月一日巴基斯坦納瓦布沙赫的氣溫達到四十九點五度,高溫使該國北部地區冰川提早融化,引發山洪。在整個南亞,今年三至四月酷熱天氣導致人員死亡、小麥歉收、電力中斷和火災事件頻頻發生,尤其貧困社區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由於印度缺乏積極之熱浪調適規劃,IPCC專家表示這種熱浪正在考驗該地區人類生存能力的極限。

 

最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侵台,帶來約二千毫米雨量,導致南橫公路(台二十線)沿線,發生多起大規模坍方或路基流失,約廿座橋梁損毀。南橫公路從西到東全長二百公里。該路段部分屬高海拔山區公路。由於施工難度大,工作環境危險,但是在工程人員的努力下,費時十三年,終於在今年五月一日,可以全線有條件通車。

 

工程專家表示即使南橫公路通車,但是沿線地形崎嶇、險峻,在未來氣候暖化加持下,更強的颱風豪雨將不斷威脅沿線道路安全,公路單位未來要不斷地監測、預警、搶修,這也顯示台灣山區交通在應對氣候變遷的脆弱度太高,其調適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我國氣候政策以往多偏重減緩,但這次環保署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增訂調適專章,明定中央政府提出行動計畫,地方政府負責執行方案,強化因地制宜之調適策略,這是我國氣候政策的一大進步。(作者為退休教授)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