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警告全球通膨攀升幅度恐高於原先預期,且持續時間可能更久,令家庭與企業面臨物價加速成長風險。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伊爾艾朗敦促Fed承認通膨不是暫時的,並「立即松開油門。」,鮑爾終於讓「暫時性(transitory)」字眼「除役」,糾正長期以來對通膨形勢的錯誤認知。鮑爾也強調通膨升高是美國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主要風險之一。
編者按: 法國國民議會十一月廿九日以三十九票贊成、三票棄權、兩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將台灣納入國際組織轄下工作及多邊平台」決議。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發表感謝,這是法國國民議會首度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決議,越來越多國家表達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總統表示政府將繼續努力,讓台灣與世界接軌。
編者按: Omicron變種病毒近日迅速傳播,讓民眾擔憂可能有新一波疫情, 美國製藥公司 Regeneron 也在30 日表示,自家新冠病毒「抗體雞尾酒」療法與類似藥物在面對 Omicron 變種病毒時,效果可能會不如預期,不過有國外的流行病學專家持相反意見,認為Omicron有機會讓疫情「比最初擔心的更早結束」。
編按:新冠變種病毒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導致供應鏈危機、價上漲與就業問題更加惡化,鮑爾稱美經濟面臨這三大風險,將對Fed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兩大職責構成風險。
編者按: 世界衛生組織 (WHO) 29 日 表示,Omicron 新冠變種病毒可能會在國際範圍內傳播,構成「非常高」的全球感染激增風險,可能會對某些地區造成「嚴重後果」;而目前有公衛專家受訪時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誕生,主要是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疫苗分配不均所導致。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美建中的「印太經濟架構」涵蓋供應鏈、半導體、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及頂尖技術等,目的為牽制中國;但對美國而言,要與中國「脫鉤」是件難事,美欲重整經貿策略,卻愈違反經濟市場邏輯;關於台灣,未來要加入全球多邊經濟組織,存在政治問題前景堪憂。
編者按: 南非發現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力驚人,令各國再度繃緊神經,疫苗大廠也加緊研究現有疫苗對Omicron的防護力。輝瑞及BioNTech(BNT)宣稱必要時可在6周內調整疫苗,並於百日內出貨。莫德納、阿斯特捷利康(AZ)與嬌生也在研究測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