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來襲!公衛專家:疫苗分配不均成變種病毒溫床

編者按:

世界衛生組織 (WHO) 29 日 表示,Omicron 新冠變種病毒可能會在國際範圍內傳播,構成「非常高」的全球感染激增風險,可能會對某些地區造成「嚴重後果」;而目前有公衛專家受訪時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誕生,主要是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疫苗分配不均所導致。

西方囤積疫苗資源 給疫苗突變空間

根據《CNN》報導指出,Omicron變異株在問世之初,當時就有科學家表示,其變異原因很明顯就是因為南非當地「疫苗接種率低」且「病毒傳播率高」,所以才讓新冠病毒有機會發生強大的突變。

紐約時報指出,隨西方國家把持COVID疫苗全球供應,非洲國家始終難以拿到或負擔不起疫苗接種。目前非洲僅約10%的人口接種至少一劑,遠低於北美的64%與歐洲的62%。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全球衛生專家海德(Michael Head)受訪時表示,現在世界上還是有許多地方的民眾無法接種疫苗,其中像是撒哈拉沙漠南方的非洲國家,而且這些國家十分容易出現大規模的疫情。從過往的經驗來看,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地點,都是曾經經歷過大規模、疫情不受控制的爆發地,例如2020年12月在英國首次發現Alpha變異株,或是2021年首次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異株,這些地方都曾歷經過疫情的大爆發。

海德認為,目前有許多富裕國家囤積了許多過量的疫苗,而不願意履行承諾將疫苗提供給COVAX或是捐贈給需求國家,這是導致許多貧窮國家一直爆發變異株很大的原因。海德認為,唯有將各國疫情大爆發的機率降低,才有可能同步消除全球的疫情問題,而這其中,疫苗的接種率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避免傷害擴大 世衛成員同意展開協商

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29日達成共識,將開始協商疫情大流行全球條約,明定下次全球衛生危機來襲時的因應之道。成員國同意成立跨政府部門,負責草擬並協商針對疫情防範、準備與因應的世衛條約,他們將於30日至12月1日將在日內瓦開會,就因應下波疫情的國際協議進行討論。

本週這場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會議,是前所未見為因應下波疫情大流行所召開的特別會議。會議最終結果,無論是訂定條約或另一份法規,應該都會在2024年確定。

相關新聞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
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連6降,除了因國際景氣不佳,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源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因素。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